语流意思(什么叫“语流”)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说文解字系列之(八四):“语流义变”浅说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语流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我们应该重视“语流义变”现象。
如果说,在语流中,语音会因为语流的缘故而发生变化,那么,同样,语义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词典中,每个词都有其固定 的义项,不论义项多寡。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受到邻近词语的语义影响,以及词语自身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等因素,一些词语的意义也会因之而发生改变,在语言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语流义变”。
以数词“二(两)”、“三”为例。例(1):三番五次/三心二意/三头六臂/再三再四.(2):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史记·孙子列传》)(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4):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王进喜《石油工人一声吼》)以上这些句子中,“二”和“三”都含有“多”的意味。
再看以下的例子。
(5):三言两语/三下五除二/三三两两/三心二意(6):楚虽三户,亡秦必楚(7)脸上方有三分喜色。(《红楼梦》)(8):景阳冈上酒醉里打翻了一只大虫,也是三拳两脚便自打死了。(《水浒》)以上的句子中,“二”和“三”都有“少”的意思。
语流义变有三种情况:同化、异化和脱弱。
(一)同化。由于受到临近的语义单位的影响,一个词的意义同它临近的另一个词的意义相接近,谓之同化。(9):我们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10):骄傲自大的人是没有不跌跤的。在例(9)中,“自豪”是褒义词,受其影响,“骄傲”一词也只有褒义而无贬义。同样,在例(10)中,“自大”是贬义词,受其影响,“骄傲”一词也就成了贬义词而无褒义色彩了。
有时候,修饰语能够使中心词发生义变,使之向修饰语靠拢。例(11):中国的老先生们——连二十岁上下的老先生们都算在内——不知怎的总有一种矛盾的意见。(鲁迅《补白》)例中,受到“二十岁上下的“这个修饰语的影响,中心词“老先生”便发生了义变,“老”已不再指年龄,而指思想的陈腐了。
还有主语也可以使谓语动词发生义变。例(12):反正院里既没有猪羊,又没有鸡鸭,哪怕山狼和黄鼠狼子夜里来访问呢?(柳青《创业史》)句中的“访问”一词,受到句子的主语“山狼和黄鼠狼”的影响,已不再是“访问”的原义了,而是“袭击、袭扰”的一种委婉说法了。
(二)异化。两个语义单位彼此影响,一同改变了原有的意义,产生了新的意义,即为语流义变的异化。例:(13):不知天高地厚。/(14):好话坏话都要听。例(13)的意思是“不懂事”或“什么也不懂”的意思;例(14)的意思是:“什么话都要听。”此二例,从用词来看,是一种对比格式,这种情况的异化尤其典型。
还有就是,语句的并列排比有时也赋予语句以新的意义。例(15):南征、北伐、东挡、西杀。哪里有任务,就往哪里进发。(《郭小川《大风雪歌》)诗句中的“东、南、西、北”皆非实指,而是虚指。都是强调“各处”、“任意”的意思。这与《木兰辞》中“东市-------”一段文字都属于同类的异化情况。
(三)脱弱。指的是有的语义单位在语流中消失了。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例:(16):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17):骂其妻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上述二例中,“得失”中“得”的意义已经虚化,只有“失”字表义;而“缓急”中 ,“缓”的字义也已虚化,只有“急”字表义。在古代汉语中,我们把这类词称为“偏义复词”。
有趣的是,这种语流义变中的脱弱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仍有遗留。如:干净、国家、窗户等,都是双音节词,由两个语素构成。但这两个并列的语素,在表义上却不是平分秋色、半斤八两,而是仅有一个语素表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一个音节存在。”干净”是“净“字表义,”干”只作为音节存在,“国家”、“窗户”也都一样。不过,如果这些词语已经称为固定的词汇,则与其说是“脱弱”,还不如说是“偏义复词”呢。
9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说文解字系列之(八四):“语流义变”浅说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