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深圳(深圳客家人是什么意思)
导语:客家人在深圳——一路向北看围屋
根据《宝安县志》,1979年深圳建市的时候,客家人占了总人口的56%,可见深圳可是客家人的故乡之一。
深圳客家人主要是清朝统一台湾以后,政府下令“复界”(清朝初年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济台湾郑成功势力,清政府下令“禁海”、“迁界”,深圳因此变成了荒凉之地。),并出台了鼓励垦荒政策。从那时起,大批的客家人从惠州、河源、兴梅地区纷纷迁来深圳,开始了深圳客家人的创业史。
深圳客家人修建有很多很多围屋,但由于深圳城市化进程太快,众多围屋得不到保护,渐渐消失,可还是有一大批得到很好保护的围屋,下面主要介绍这些。
1 鹤湖新居——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鹤湖新居是深圳现存300多座客家围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鹤湖新居内有300多间居室,最多的时候容纳了一千余人。
鹤湖新居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围屋(不包括月池、禾坪)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被誉为“客家建筑的活化石”、“客家建筑艺术的结晶”。
它集中了广东各地客家围屋的精华,是深港地区城堡式围楼的典型代表。
2 大万世居大万世居坐落在深圳市坪山区,为大型古堡式客家围屋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方形客家围之一。
大万世居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六楼,均为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侧仍保留有旗杆石。
3 茂盛世居——因商号而名建于清道光年间,迄今有190多年历史,是目前深圳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客家民居古建筑。围屋中的住房基本上保持原貌,围前的月池和围后的风水林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在深圳现存的围屋中并不多见。
茂盛世居是何氏客家人著名的围屋。茂盛何氏维松、维柏两兄弟从蓄豆芽、磨豆腐、买烧酒肩挑小生意做起,继而开货栈、建酒坊,养猪屠宰综合经营,在横岗圩创办“茂盛”商号,经过多年拼搏,终成横岗大富之一。
清道光年间动工兴建茂盛大屋,从动工到落成历时十三载,建成一座三堂二横加外围楼和角楼的客家民居,平面呈“回”字形。
4 新桥世居新桥世居为三堂四横布局,为下高桥村萧氏所建,
正面开五门。正门楷体阳刻“新桥世居”。门楼灰瓦顶,尖山式硬山,船形脊。其它四门各通一宽敞的横街。
前堂门额题“萧氏宗祠”。后侧隔扇门线刻彩绘华丽,额题“兰桂飘香” 。
中堂屏风门亦雕刻彩绘,额匾楷体阳刻“光前裕后”。
后堂神龛题“系接揭阳先祖源流远,谱传坪地后人世业长”,横批“承启堂”,供奉萧氏历代高曾祖考妣神位 。
5 田丰世居世居属围村建筑,格局有别于其他客家城堡式围楼,四周围墙用三合土夯筑,内共建有房间78间,皆为斗廊式单元平房。
碉楼今仅存东北一角,有五层。
正门楼和三堂屋不在中轴线上,而位于靠东侧的三分之一处,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此现象在传统客家围堂中少见。
6 龙田世居与别的客家围屋不同,龙田世居三面环水,水面宽约16米,呈半圆形,另一面是高大的围墙,水面上一座小桥,通往对岸的一个亭子。想来那是当年迎客的接风亭,或者是警惕外敌的了望哨所。可见当年的守卫十分森严。据介绍,这个半圆形的河岸与外墙成“龟背”状图案,为各地围屋所少见。围屋四周的花园曲径通幽,走进花园犹如走进 欧洲 中世纪的古堡花园,绿树鲜花散发出来的芬芳令人陶醉,这是典型的岭南客家式的地主庄园。
7 吉坑世居建于清道光甲申(1824)年间,占地面积约4508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三堂两横四角楼一望楼一外围的城堡式结构,围楼前有禾坪、月池、前排屋等。一进有天街,角楼高三层,当心间为萧氏宗祠。望楼高两层,两边有封火墙。围屋为夯土墙,高5米,石砖木结构,尖山式灰瓦顶,船型屋脊,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建筑。
本文内容由小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