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土家族为什么提前一天过年(土家族为什么要过赶年)

导语:土家族为啥要提前一天过年,原来是为了赶着奔赴前线打倭寇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经过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辉煌与神奇并存,同样也创造了许多灿烂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文化宝库,让后人了解到祖先生活样貌提供了内容。

在当代社会里,能够感受到古代生活痕迹的民俗文化,节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这些大大小小的节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先的生活方式。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那只有节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省份,即使是同一个民族,都有不一样的节日。在贵州的土家族,有个传统蕴含着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节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个节日就是“过赶年”。

“过赶年”在土家族人的族群认同里,比任何一个节日都重要。它作为土家族传统而重要的民族节日,其来源照样有不落俗套的历史传说。有关于它的起源,不同地域的土家族各有不同的传说,但总的说来,它的形成都是与战争密切相关。根据《明史·职官志》记载:贵州铜仁印江土家族过赶年,主要源于元末明初的抗倭战争,形成习俗于明嘉靖年间,是土家族人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话说,在明朝末年,日本九州一带的封建诸侯召集武士、商人和海盗入侵我国沿海地区,到处杀人放火,掠夺当地人民的大量财物,给我国沿海地区的人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还有的日本人假扮商人,与当地的商人做买卖,在当时沿海一带的人们都把日本人叫做“倭寇”。

在倭寇的不断骚扰下,大明皇帝下令在浙江一带沿海地区修建59座工事,备防和对抗倭寇。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都以为抗倭只是沿海一带的民众进行,其实在内陆的很多少数民族也参与了这场卫国战争,同样,土家族也参与到抗倭的斗争中。在抗倭战争的这一段时间里,由于印江地区的土家族士兵大多数是狩猎汉子,不仅剽悍,而且能征善战。在湖广总兵俞大猷的带领下,土家族士兵经过严格的训练,熟练各种战斗阵法,还学会了“钩镰枪弩之技”,同时还得到了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的综合训练,最为熟练的就是“鸳鸯阵法”。在与倭寇的斗争中,很好的克制了“短兵相接”为见长的倭寇。他们个个都奋勇当先,英勇杀敌,不惜流血牺牲,屡建战功,为击败倭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任何一种形式的战争,都会出现军情紧急的时候。为了及时赶走倭寇,当时的军情很紧急,按照调令要求,土兵往往需在农历腊月底启程赶往前线,土家族士兵为了能够和家人过个团圆年,便有人提出来,要提前过年,祭祖祭神,为出征的亲人朋友壮行,希望他们能够击败倭寇。当他们胜利归来的时候,土家族人就在一起庆贺,也为了祭奠在抗倭战争中牺牲的英烈壮士,农历腊月底都要举行祭奠活动,逐渐形成土家族的民族节日,并举行一系列的敬祭活动。就这样年复一年,约定俗成,所以土家族人为亲人壮行而提前过年的习俗便称为“族年”。到了清代的时候,土家族的“族年”习俗非常普遍。因为土家族的“族年”总比其他民族“过年”提前一天,故又称为“过赶年”。在印江,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在“过赶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要杀猪宰羊,做腊肉、香肠、酿米酒、磨豆腐、打糍粑、扫扬尘、贴对联,并将家里的农用具放在在隐蔽处,以避凶险。过赶年的这一天,每家的主人都要半夜起来,但是不能不点灯,自己悄悄的把饭菜做好,这些饭菜都非常丰富,有“避鼎”、“合菜”、“吃坨坨肉”等习俗。

等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在吃早饭之前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整个祭祀活动非常讲究,程序也较为复杂,所用物件都与抗倭战争有关,以追忆在抗倭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祭祀的第一步是用松枝、梅花插在饭上,然后把装有竹筷的篮子放在旁边,意思就是士兵藏身于万木丛林中,能更好的观察敌情,如果军情紧急的话,那么就可以用手中的箭射死倭寇。第二步就是家里的主人手中拿着火棍,并用吹火筒在整个房屋吹一遍,土家族人把这个叫做“吹风”,意思就是吹号角,召集兵马集合,掏火棍表示铁叉。第三步就是紧闭家里的四扇门,祭祀就开始,家里的主人将袱纸、长钱纸、散钱纸、香、烛,焚香化钱,三揖九叩,请祖宗神灵尝食,祈求祖先护佑我们这些后人。

“过赶年”已经成为印江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仅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而且它还是一个纪念抗倭战争胜利的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资源”、“民族精神”、“族群意识”、“民族自信心”、“时代精神”。

文|夜郎君

欢迎订阅夜郎春秋,听夜郎君摆门子

本文内容由小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