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月旦评曹操(月旦评都评过哪些人)

导语:从曹操的“奸雄”评语看“月旦评”的发展演化

《三国演义》中的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给曹操贴上了“奸雄”的标签,使我们一提到曹操,就联想起他的“白脸”奸雄模样,可见评语的巨大威力。对曹操的评语是谁做出的,当时真实的表述是什么,作为评定组织的“月旦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一、许劭与“月旦评”

(一)汉末清议之风

两汉实行察举制的选拔制度,在地方有乡举里选的传统。到了东汉末年,宦官干政,败坏世风,士人集团借助这种乡里评议的形式,对宦官予以谴责,被称为“清议”。

汝南名士许劭,与从兄许靖,在家乡创办了学术论坛,每月初一,品评人物、事件,故而称作“月旦评”。“月旦评”是在清议之风盛行的背景下产生的,本身也是“清议”活动的一部分。许劭的品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

当时有许多名士善于褒贬人物,其中与许劭齐名的还有名士郭泰,史称“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许劭的评价公正客观,不溢美,不贬损,而且说得非常准,众人都十分信服,期盼着能够拿到好评,从而迅速走红,飞黄腾达。因此,许氏兄弟的“月旦评”很快闻名遐迩。

(二)汝南名流之地

为什么一个汝南地区的论坛,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这么大影响?这与汝南地区的特殊地位有关。

两汉经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以研究经学起家的世家大族。汝南、颍川一带,正是经学大师的聚集地。曹操就曾有“汝颖固多奇士”的评价,事实上,汝颖士人集团后来也成为了曹魏的重要支柱。

此外,当时反对宦官的主要人物陈蕃是汝南人,李膺是颍川人,士人集团中聚集了大量的汝颖名士。他们依托乡里评议来表达观点的强烈意愿,成为了汝南地区清议兴盛的重要催化因素。

(三)许氏清正之望

在汝南的经学世家中,就有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袁绍平时很讲究排场,但是在回乡时,为了避免让许劭见到“车徒甚盛”的场面,特意在快到家时“谢遣宾客”,轻车简从进入乡界。像袁绍这样的土豪,为何如此惧怕许劭的“月旦评”?

其实,汝南许氏也是三世三公的大族,许慎就是家族中著名的经学大师,是《说文解字》的作者。许劭虽然没有祖上的显赫地位,但是其清正高洁的节操,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名望,与其兄长许虔被人并称为平舆二龙。

许劭主持的“月旦评”,依托自身名望,对于士人进行褒贬,能够影响其仕途走向。“月旦评”在士人中的影响力,足以让袁绍这样的世家大族有所顾忌、敬畏三分。

二、奸雄还是英雄

曹操当时名声不显,而且年轻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迫切希望得到许劭的认可,以扭转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于是多次备厚礼去拜访。起初许劭不愿做出评价,在曹操的再三“努力”下,许劭不得已才做出评语。

许劭不肯评价,是对曹操的看法有所保留。其一,相对于士人书香门第的传承,曹操门第不高,父亲曹嵩被过继给宦官曹腾做养子,而后跻身仕官之列,曹操也因此被人称为“赘阉遗丑”,口碑不佳。其二,当时官宦当权,士人与宦官处于对立状态,在名士云集的汝南郡,曹操这样的身份自然是很尴尬的、不受欢迎的。无论如何,许劭还是给了曹操一个满意的答复。许劭是怎么说的?

《后汉书·许劭传》记载的是: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异同杂语》的说法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援引的是后一个说法,即我们今天常见的这个评语。两个评语看起来相似,但却大为不同。先看第二个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典型的欲抑先扬,评价的重心在后面的“奸雄”,这个评价正合乎罗贯中塑造曹操“奸雄”形象的需要,因而被采纳。

再看第一个评价“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许劭不愧是经学世家,评语充满了语言的艺术。当时许劭的选择是两难的,既不想违背自己的评价原则,也不想得罪这位权贵子弟。于是,说出了这句玄妙的评语。评语看似工整对仗,实为有虚有实,明贬实褒,前半句是虚,后半句是实,相当于做了两个有条件的评价,让曹操自己去理解,曹操心领神会,惊喜交集,大悦而去。从结果上来看,这个评价是曹操所满意的,否则可能还得回来“拜访”许劭。

从史料本身的角度讲,《异同杂语》的说法是后人所注,非《三国志》原文,也没有正史依据,其可信度不如《后汉书》的记载。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的背景,以及事件前后逻辑,可以认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价更真实。

三、从乡里到朝堂

“月旦评”产生于两汉察举制下的乡里评议,实际上承担了地方自下而上举荐人才的职能。到了东汉中后期,乡里评议,甚至整个察举制,已经被权贵所操纵,而沦为形式。即使这样,曹操仍然需要获得名士许劭的一封“推荐信”,才能名正言顺地到朝廷任职,可见“月旦评”的影响深入人心。

许劭对曹操评价这件事触动了后来的魏文帝曹丕,为什么要低三下四去看别人的脸色,才得到一个模棱两可的评价,我们自己不能有一套评价体系吗?于是,在陈群的建议下,曹丕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将评定人物的职能收归中央。值得注意的是,九品中正制并没有完全脱离察举制,而是对察举制发展失序的一种改造和补救。

所谓中正,就是专司人物品评的官员,由地方官员推举德高望重的名士担任,此举给原有的乡里评议正了名,同时也纳入了中央的集中统一管理。中正评定人物的标准有家世、道德、才能三个维度,具体权重视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依据评定结果将人才分为九个等级,作为吏部选派任职的重要参考。

九品中正制建立起了统一的、可量化的评定标准,取代了原有的分散的、依靠个人名望背书的评议形式。随着察举制向九品中正制的过渡,“月旦评”也逐渐从乡里走向朝堂。

四、怎样评价“月旦评”

“月旦评”作为一个评价人物的平台,是一种公道的私论。它以民间的话语体系,有效地举荐了贤良的人才,有力地震慑了权贵的言行,有序地弘扬了清正的风气。

但是个人化的特征决定了其局限性。依托个人名望背书,容易使一地、一类人才聚集在一起,谋求团体利益。此外,评定者本身也有道德瑕疵,评价做不到绝对的独立、客观、公正,容易产生争论,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在媒体尚未出现的古代社会,许劭创办的“月旦评”具备了媒体形态的早期雏形,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同时,考虑到其依托个人化的传播特征,它的发展演化对于当下的自媒体也有镜照。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