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一山两面各望西东(一山一东念什么)

导语:一山分两地,西边出将帅,东边出国相,背后真相是什么?

在谈及我国的人才分布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山西出将,山东出相”。

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山西省自古出将帅,山东省出国相。山西地处高寒山区,草长马肥,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庭重镇,出将才似乎实至名归;山东为孔孟之乡,教育发达,文化繁荣,所以多出相才。这种解释乍一看很有道理,实则经不住推敲。

首先,“山西出将,山东出相”出自《后汉书》,是史学家班固总结出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原文如下:

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时将军白起,郿人;王翦,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宫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余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有两点。其一,班固是东汉时期的史学家,他总结的这一现象肯定是建立在以前的历史之上的,正如文中所言“秦、汉已来”;其二,此山并非指太行山,而是与函谷关并称的崤山山脉。崤山属于秦岭支脉,在河南省西部,洛宁县西北,古人常以崤山作为东西的地理分界线,以东为山东,主要指崤山以东的黄河流域,既包括今天的山西地区,也包括秦之外的其他诸侯各国;以西为山西,主要指崤山以西的地区,主体在秦国,主要包括秦国核心区域以及统治下的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由此可见,古时之山东、山西和现在的两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为什么会出现“山西出将,山东出相”呢?原因不难理解。古时山西处于边境,北近羌胡等游牧民族,常年发生战争,人们崇尚武力,习惯鞍马骑射,出将才倒是极为正常的事。班固提到的白起、王翦、 苏建、公孙贺就出自山西之地,可谓山西将才的代表;而山东文化习气浓厚,异族入侵较少,环境相对安定,出相才也在情理之中。先秦之管仲、晏婴、苏秦、蔺相如,秦时之李斯,以及汉之萧何、曹参均来自山东之地。

其次,这种现象只是阶段性的,长远来看,并不具有参考性。从两汉开始,经济中心中部由关中之地向河南河北转移,后世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内乱不止,加之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原属山东之地的中原、燕赵、齐鲁、荆楚、东吴等地区频频遭受战争,出的将才也越来越多。如三国时期的名将虽然有一部分来自北方山西之地,但如黄盖、夏侯惇、夏侯渊、典韦、太史慈等出自山东之地的名将也足以与之分庭抗礼。

虽然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山西出将,山东出相”这种说法并不恰当,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环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这对于当下各地的“人才争夺战”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