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仁宗死后举国上下披麻戴孝呢(宋仁宗为何要派人去折服)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为何宋仁宗死后,举国上下披麻戴孝,连辽国君主都立衣冠冢祭拜?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为何宋仁宗死后,举国上下披麻戴孝呢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宋仁宗于乾兴元年(1022年)即位,嘉祐八年(1063年)驾崩,在位41年,终年54岁。
宋代大儒邵伯温描述了仁宗驾崩时举国上下披麻戴孝、悲痛不已的情景。
宋仁宗剧照
得知仁宗死讯,整个汴京城哀哭一片。商人和官差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平民和农户也停止了劳动,甚至连乞丐和小孩子,都拿着纸钱到皇城外焚烧祭奠。遗诏传到洛阳时,7岁的邵伯温清楚地记得,那天城内所有的军兵百姓乃至妇女小孩,大家齐齐向东跪拜,痛哭流涕。整个洛阳城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烧纸钱,烟灰弥漫天空,把阳光都给遮住了。甚至,他家亲戚前往剑州上任时,走在乱山丛中都能看到当地提水的妇女也头戴白帽,边走边哭。
宋廷派使者去辽国通报,燕云的百姓听闻仁宗驾崩的消息后,无论是汉人还是契丹人,无不掩面流涕。辽国道宗皇帝拉着使者的手,悲伤地说:“四十年不识兵革矣!”辽道宗还派人在辽国境内为宋仁宗建立了衣冠冢,按时祭拜,犹如对待自家的尊长。
辽国皇帝剧照
作为国君,仁宗的驾崩不但让本国百姓哀戚一片,就连邻国的君主也为之悲痛,这需要何等的魅力?
元末名相脱脱在其所著的《宋史》中,对宋仁宗进行了高度评价——为人君、止于仁。
那为什么仁宗能收获如此之多的尊重呢?今天,老宋就带大家来全面认识一下宋仁宗。
一个空前的“好”皇帝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庙号为“仁宗”的皇帝,宋仁宗在很多方面都堪称人君表率,不敢说绝后,那也是空前。
如果,以“文韬武略”作为评价一个君王的标准,那宋仁宗称不上是“伟大”,且不跟太宗、太祖比,就连真宗他也未必能及。但要是从人格魅力上来说,仁宗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
剧照
一、为政宽容,是千古以来难得的贤君
益州有个四五十岁的老儒生多次参加科举都没有考中,心里很郁闷,就在官衙外墙上写了一首诗:“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意思是,我要占据剑阁、烧断栈道、自立为王。
这可是赤裸裸的反诗啊!按照以往经验,此人必死无疑。可当益州知州把此事上报给宋仁宗之后,宋仁宗却批示:这老人家不过是一心想出仕,可惜就考不中,法法牢骚罢了,何必为难他呢?不如给他个司户参军当当,看看才干如何。结果,那人非但无罪释放,还因写了谋逆诗词当上了四川户籍科科长。
宋仁宗画像
二、宽仁治国,却对自己要求异常严格
仁宗从小就喜欢吃一些海鲜、烧烤之类辛辣有味的食物。有一次,他上完早朝和身边的宦官说:“最近几日晚上都好饿,整晚睡不着觉,好想吃烤羊啊!”宦官回答:“陛下为什么不下旨让下面的人准备呢?”
仁宗说:“我听说,每当大内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外面都会把它当成一项制度来完成。我担心从此之后就要夜夜宰杀羊只,时刻为朕准备了。这样的话,浪费太大了。”
宦官宫女们听到皇上说出此等话语,全都下跪磕头,三呼万岁。有这样仁德的皇帝,确实是天下百姓之福啊!
宋仁宗剧照
三、虚心纳谏,暗中压制党争
大家只知,唐太宗因虚心听取魏征谏言而名垂千古。殊不知,宋仁宗不仅有包拯这么一个刚正不阿的大臣,还有王素、欧阳修、余靖、蔡襄四大谏官。
以王素为首的四大谏官,在庆历年间做了很多的大事。比如:弹劾宰相吕夷简、举报陕西边关将士的不法行为、建议加强北疆防备、提议罢黜宰相晏殊等。而仁宗对王素等人的忠于职守非常欣赏,特意赏赐王素三品服官色,欧阳修、余靖、蔡襄五品服官色,并且当面褒奖他们:“卿等都是朕亲手提拔的,为官做事无所回避的,这很好,朕要给你们特别赏赐!”
包拯剧照
不过,仁宗也不是事事都听从百官的进言,对任何事情他心中都自有一番斟酌。
庆历四年,为了应付西夏,朝廷在江南一带低价征收粮食,然而有不少官员趁机鱼肉百姓。甚至,有一位名叫王伦的军士趁机作乱,叛军人数迅速从几百扩充到几千。
起初,王伦在和州发动政变时,一路攻城拔寨,几乎无人可挡。但是进入青州地界后,青州知州陈执中坚壁清野、严阵以待,王伦对他心生畏惧,转而流窜淮南。陈执中命傅永吉追击,在和州将叛军一网打尽。
仁宗得知此事后,不仅要大大的赏赐傅永吉,还想把陈执中调回京城。可没想到,蔡襄、孙甫等人不干了。他们一再上书,说陈执中不学无术、刚愎自用。然而,蔡襄等人越反对,仁宗越坚持。他当即命令宦官带着圣旨前往青州,让陈执中当天就随使者回京,直接上任。
等到陈执中上任后,蔡襄、孙甫等人请辞。宋仁宗也应允了。那么,为何仁宗在对待陈执中这件事上,这么坚持呢?
因为蔡襄、孙甫都是新党一派。仁宗因推行庆历新政,导致时局动荡,为了稳固朝局,他大力启用态度相对中立的陈执中进入宰执,等到新党被清算干净后,仁宗又把晏殊、章得象等旧党魁首罢黜,以此来压制党争。
蔡襄雕塑
四、善断家务,后宫井然有序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身为一国之君,最难处理的不是军政要务,而是嫔妃之间的争宠和亲眷谋官等,那仁宗又是如何处理家务事的呢?
张贵妃,在仁宗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她只是宫人养女,身份低微。仁宗在一次酒会中认识了张氏之后,便一见倾心。短短几年的时间,张氏就从小才人,混成了仅次于郭皇后的贵妃。仁宗甚至动过废掉郭皇后改立张贵妃的念头。然而,天妒红颜,张贵妃30出头的时候就去世了。仁宗对此悲痛万分,不顾大臣的反对,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
当然,张贵妃盛宠至极,自然想过为亲戚谋一个好职位。她多次在仁宗面前吹枕边风,希望仁宗能赏赐伯父张尧佐宣徽使这个官职。不出仁宗所料,此事遭到了包拯的极力反对。包拯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唾沫都喷到了仁宗脸上。仁宗将计就计,就此放弃了宣徽使的任命。
仁宗带着满脸的口水,委屈巴巴的跑到张贵妃面前,一边擦口水一边说:“殿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岂不知包拯为御史乎?”言下之意,我如此受辱,完全是因为你啊!
从此以后,张贵妃很久都没有再提给家人封官的事了。
可见,仁宗是一个爱恨分明,前朝后宫分得开的明君。他江山跟美人两不误,在处理爱情和工作、家庭和事业等关系上的做法,堪称完美。
剧照
老宋喜欢用“最杰出的守成之君”来形容仁宗,他确实不似太祖、太宗般积极扩张领土。可正因如此,边疆才能和睦,民众才能专心发展经济。在商业方面,他不仅同意坊市合一,还解除了宵禁,这才逐渐形成夜市和晓市。到了嘉佑时期(仁宗年号),大宋人口已达到近1300万户,唐朝开元盛世时,也不过是780万户。国库收入,更是达到了汉唐盛世时的四倍之多。
仁宗执政时期,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最和谐的一段岁月。经济水平空前绝后,百姓的安乐更是无与伦比。那时的中国甚至可以说是古今中外都难以寻觅到的、真正的人间天堂。
古人甚至评价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这难道不是一个君王该有的样子吗?对外打仗有武官、对内理政有文官,他只负责调和大方向。不穷兵黩武、不奢侈糜烂、不沉迷花鸟;事必躬亲,知民间百姓疾苦,仁心仁德,想必这便是仁宗能够赢得百姓以及对手尊重的原因。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为何宋仁宗死后,举国上下披麻戴孝,连辽国君主都立衣冠冢祭拜?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