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导语:生物老师精心整理——高中所有生物实验汇总!(实用篇)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
显微镜使用步骤:
1)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2)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3)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4)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蛙皮肤上皮的获得:
把蛙养在无水的玻璃缸内2~3h,待蛙的皮肤稍干后,再移入有水的玻璃缸内,数分后,蛙的部分上皮细胞开始龟裂并脱落到水中。肉眼可见水中有浅灰色、透明的上皮膜。取一小块上皮膜用于制片、观察,看到的就是蛙皮肤的单层上皮细胞。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还原糖的检测:
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除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其他糖类都是)
非还原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取材条件:含糖量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
方法步骤:
1)试管注入待测液
2)注入等量混匀甲液和乙液的斐林试剂(甲为0.1g/ml的NaOH乙为0.05g/ml的CuSO4)
3)将试管放入50~65℃温水中加热约2min
4)观察
脂肪的检测:
法一:直接将苏丹Ⅲ滴入待测液
法二: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苏丹Ⅲ3min苏丹Ⅳ1min),染色后吸去染液,再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然后吸去酒精,滴加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观察。(可看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蛋白质的检测:
1)试管注入待测液
2)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A液为0.1g/ml的NaOH)
3)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四滴,摇匀(B液为0.01 g/ml的CuSO4)
4)观察
淀粉的检测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染色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盐酸作用: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方法步骤:
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a)滴一滴(0.9%的NaCl)
b)刮一刮,涂一涂
c)烘一烘
2)水解 将载玻片和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放入30℃的温水中保温5min
3)冲洗涂片 蒸馏水缓水流,10s
4)染色 两滴,5min
5)观察
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必修一P40)
材料:哺乳动物新鲜红细胞稀释液
哺乳动物红细胞:无细胞壁、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稀释液:减少血液中血浆蛋白等杂质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必修一P47)
材料:线粒体:人口腔上皮细胞
叶绿体:新鲜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等)
6.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必修一P61)
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
应用:验证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液的浓度(一般认为50%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的浓度为
细胞液浓度)
可跨膜溶液:甘油、乙二醇、硝酸钾等
本实验所用溶液:0.3g/ml蔗糖
7.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必修一P78)
高温、FeCl3与过氧化氢酶催化效果的比较
过氧化氢酶的来源:新鲜肝脏研磨液
结果显示:气泡的多少和卫生香的燃烧剧烈程度
实验结论: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效率
酶有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8.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在装置乙的酵母液中加一些色拉油,以隔绝空气)
装置丙:同装置甲或装置乙,但要将酵母液换成葡萄糖液。
9.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
提取液:无水乙醇或95%乙醇加无水碳酸钠(吸水)
层析:层析液
研磨要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的更充分,碳酸钙可以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10.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必修一P104)
使叶片细胞间充满水的方法:
将打孔器打出的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慢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此步骤可以重复数次。
11.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必修一P110)
方法概要:将不同大小的含酚酞琼脂块浸没在NaOH溶液中10min。取出后切成两半,观察并测量每块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
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
12.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
染色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着色
装片的制作:
过程方法时间目的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较多,这会因洋葱品种、室温等差异而有所不同),剪取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防止盐酸与碱性染色剂发生作用,影响染色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要点和注意:
1)观察结果中,间期数目应最多,因为间期时间长
2)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过短,染色不够深,不利于观察;若过长,则细胞的其他部分也染成深色,不利于观察
3)解离时间要适当,过短,组织中细胞间的果胶未完全溶解,不利于后续的染色和观察;过长,会使细胞过于酥软,导致细胞易破裂
4)解离时细胞已被杀死,所以经观察到的细胞是已经死亡的细胞
5)根尖的结构:成熟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
1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必修二P88)
原理: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至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方法概要:
1)诱导:冰箱低温室(4℃),36h
2)固定:卡诺氏液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形态,然后95%的酒精冲洗2次(卡诺氏液:能迅速穿透细胞,将其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还要能够增强染色体的嗜碱性,达到优良染色效果。)
3)制作装片:
4)观察
14.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必修三P9)
实验中HCl和NaOH的作用:制造酸性或碱性环境
15.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必修三P51)
16.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必修三P61)
选用双子叶植物的原因:
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者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分: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一般呈条形或披针形,叶脉一般是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一般是网状脉。
样方法取样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方法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17.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必修三P68)
稀释:防止一个小格内菌数过多
实验采用抽样检测法
血细胞计数板的用法。
18.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丰富度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条件: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取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采集方法:诱虫器取样法、吸虫器取样法、简易采集法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