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古佛度流年(青灯古佛后半句)
导语:青灯古佛流年错
一:浮云挥手去,流水十年间
心若慈悲怀天下,枉与此生度一人。
笔锋勾勒,游走龙蛇。写到这人字一处,手指的劲力更加雄厚几分。
任由那墨,肆意在纸面绽开,仿佛露出几丝熟悉的笑靥。”
墨尽搁笔。
一位僧人静坐于桌前,喃喃的念叨着这句话。
看似如高僧所言,以天下为句,度人为怀,心胸甚是宽广。可怎的,看僧人眼中却有含着一种凄苦悲凉
浮云挥手,还能如何?
宛如魔怔一般,僧人望着那盏烛火在吹来的一缕微风中摇曳。在幽黑深邃的深夜里,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忽明忽暗,随时都要熄灭却又倔强的燃烧。
青灯烛火,烟雾缭绕,绕梁而上
隐约间是不是往昔的岁月在时间长河中交错着流年,于红尘中穿梭浮跃?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为弃者,一点执念而已
二: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人间愁苦与谁诉?一夜烟雨神仙哀!
据传这是一位穷酸秀才听雨有感抒怀而作,人名亦不可考。大抵意思应是借着烟雨之声如泣如诉代指哭诉人间愁苦之景。
如今的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也确实是如此景象。
内忧外患,烽烟四起,国土之内一片疮痍。战争所造成的后果只有哀鸿遍野。
诸多乡民终得眼含泪水,背井离乡。如水面上的一叶浮萍,禁不得风雨的吹打,在这乱世中小心翼翼的飘转浮沉。不知道哪天打个漩说没也就没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阿弥陀佛。”
一个年方七八的小和尚双手合十,望着寺前的景象,唇间开合默诵着佛经,神情甚是悲苦。
曾几何时香火鼎盛的寺庙,如今也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与之以往不同的是,如今几乎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而来。
寺庙秉承戒律弘扬佛法,香客捐献的香火钱除开寺内大小吃穿用度之外,所剩的钱财都在这一天天的布施之中了。每每有面黄肌瘦的难民求取救济而来,哪一次不是狼吞虎咽的吃完拜谢而走。
这一顿是在寺庙心满意足,可逃亡下去下一餐又该在哪里?
小沙弥不解,寒暑往来,每日参禅礼佛,世上佛祖不是慈悲为怀么?为何需要救济时候却没有显化度人苦海?
寺庙其他和尚每天看着这样的景象,也只能微微叹息。佛祖不是济世救人么,怎么没有开眼看看这人间疾苦,还在一觉千年罢?
“噗通,”一个小丫头倒在地下,已再无气力走动半分,周围并没有大人搀扶,多半又是哪家逃难的乡民在流离失所中失散的孩子。偶有行人路过,也只能投之以同情神色随即又如惊惶之鸟匆匆而过,这世道人人自危,自家都还顾不过来,实在没有精力分心去救助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小和尚和其他和尚在禅院内听得此声,奔出看望,眼见那丫头已经几近昏迷,奄奄一息,众人心中对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又平添几分憎恨,但眼下仍是救人要紧……
丫头在寺内的救助下悠悠转醒,住持在一番询问中也知道了这丫头和大家之前猜测于背井离乡中和亲人失散大抵一致,随着逃难的洪流风餐露宿跌跌撞撞到了这里,却因身子骨瘦弱又饥寒交迫实在到了这里撑不下去,只能听天由命。
“罢了,这孩子断然不能继续流亡下去,否则……”说到这里,住持已经没有再说下去,可是众人都知道这孩子孤苦无依自己逃难会是什么后果。
“能在寺庙之前捡回一条命,应该也算是与佛祖有缘吧,你们暂且收拾一间禅房让这小姑娘住下,以后再说吧”众人应允。
就这样,这个小丫头就在寺内暂且居住下来。
(短篇历史架空,不喜勿喷)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