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郑虔杜甫(郑虔是个什么样的人)

导语:好友郑虔被贬,杜甫却无法相救,含泪写下一首送别诗

公元764年,寄寓成都的杜甫,听到两个好友不幸离世的消息,悲愤不已,写下一首悼亡诗,开头两句是:“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

诗中的苏,是苏源明;郑,便是郑虔。

虽然郑虔比杜甫大20岁,两个人却成为了互掏心窝的好友,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而与郑虔有关的诗多达20多首,甚至超过了李白,足见郑虔在杜甫心中的份量。

可是有一件事让人疑惑不解:郑虔含冤被贬时,杜甫身为左拾遗,就在皇帝身边,为何不奋力营救?

我们来回顾当时的背景。

公元756年,安禄山攻占长安后,劫持百官往东都洛阳,郑虔先被叛军任为水部郎中,后又被任为国子司业,但郑虔称病没有任职,还偷偷写信给唐肃宗,以表忠心。

可是收复长安后,郑虔却还是被贬为台州司户参军。

台州的地理位置偏远,而郑虔已经66岁,根本经不起折腾,杜甫深知这一点。可是他为何不向皇帝陈述原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奋力营救自己的好友呢?

要知道,杜甫刚担任左拾遗没多久,为了救房琯,他不惜得罪唐肃宗,而现在好友被贬,他为何却要犹豫呢?

台州临海古城墙

杜甫送别郑虔时写的一首诗,不仅感人肺腑,也委婉地告诉了我们答案。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诗题比较长,但含有一个关键信息:“阙为面别”中的“阙”,同“缺”,也就是两人没有面别;“情见于诗”,说明诗人只是写了这首诗送给好友,并且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那么杜甫为何不当面送别好友?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感情?

我们来仔细读一读。

古台州府城墙

1、杜甫为郑虔抱不平。

首联,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樗(chū),落叶乔木,质松而白,有臭气,这里指无用之才;散,散木,也是指无用之才。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郑广文没有什么才能,而且头发已经花白;他喝醉后常称自己是一位老画师。

这两句很奇怪,不像是一个好朋友说的话。

前一句是诗人对郑虔的评价,既无才,又已经年老。

后一句用郑虔的醉后语进行佐证,所谓酒后吐真言,他自己都说只是一个老画师。

当然在我们看来,画师并非无才,但在古人看来,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这叫有才,作画纯粹是不务正业。

不管这是不是事实,但是你杜甫干嘛要这样“损”好友呢?

目的只有一个,为了给颔联做铺垫,为好友抱不平。

古台州府城墙

颔联,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严谴,严厉的处罚;百年,指人的一生;垂死,临近死亡;中兴,指国家由衰微转为复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朝廷把郑公贬去遥远的台州实在过于严厉,人这一生在国家中兴时却临近离世,实在让人伤心。

诗人是如何为好友抱不平的呢?

有两个方面:

(1)从道理上讲,郑公既然无才,只是一个画师,没有任何野心,对国家无害,被贬到遥远的台州,实在过于严厉;

(2)从感情上讲,郑公已经年老,被贬到遥远的台州,会让他很快临近离世,一个人活过了战乱,却活不过国家中兴之时,这不是更让人伤心么?

这个判罚于理太严,于情太绝,情理不合,自然很难让人接受。

那么,郑虔能接受吗?

还有,杜甫你干嘛不把这些话说给唐肃宗听呢?这首诗是写给好友的,又不是写给君王的,这有什么用?

诗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而写到送别。

杜甫故里

2、 诗人想送别却没有见到好友。

颈联,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苍惶,匆忙;邂逅,指偶然相遇;出饯,饯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您已经仓皇赶路,前往台州;我本想与您邂逅,却无缘无故饯行太迟。

这两句虽然是写送别,但只是交代了诗人没有与好友面别的原因。

因为郑虔仓皇赶路,走得很匆忙;而诗人想要与他邂逅,却无缘无故饯行太迟。

可见,他们俩在分别前没有见面,一是因为郑虔走得匆忙,二是因为杜甫行动太迟。

这就留下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

(1)郑虔为什么要仓皇赶路,不与朋友们告别?

(2)邂逅,是偶然相遇的意思,杜甫为什么不主动前去送别,而是要“邂逅”呢?

这两个问题,我们留到文末回答。

我们先顺着诗人思路,他想送别却没有见到好友,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继续读尾联。

杜甫草堂

3、 诗人心中的痛苦。

尾联,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这次恐怕要与您永别了,只能等到黄泉路上我们再相见。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心中无尽的痛苦,催人泪下。

诗人非常清楚:郑虔一旦离开,两个人就很难再相见。

这又回到了这个关键问题:既然早知道会这么痛苦,杜甫当初为何不在唐肃宗面前,替郑虔美言几句呢?

杜甫

4、诗人没有营救好友的原因。

诗人为什么不向唐肃宗求情?

我们先想一想,杜甫当初为何要替房琯求情?

因为房琯是宰相,为房琯求情,其实是为了国家着想,这是左拾遗的职责。

但是郑虔只是一个画家,如果杜甫为他求情,出发点只能是私人关系,很难摆脱徇私的嫌疑,而且他之前已经得罪了唐肃宗,如果再为郑虔求情,不仅说服不了唐肃宗,反而有可能会加重他的猜疑,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而“仓皇”这个词表明,郑虔当时的处境非常不好,为了不连累好友,他才选择匆忙离开。

杜甫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想要“假装邂逅”,但是行动太慢,郑虔已经离开了。

您看这首诗,前两联写诗人为好友抱不平,颈联却写他们无法当面告别,其中的关联就在“仓皇”和“邂逅”两个词,不仅隐藏了郑虔当时面临的险恶处境,同时还含蓄写出了他们彼此间的真情。

而不管是郑虔的“仓皇离开”,还是杜甫的“邂逅未成”,其实都是在为对方着想,郑虔不想连累杜甫,杜甫想要送别郑虔,让郑虔能得到些许安慰,在险恶的处境中,两人的感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得到了升华。

此次一别,果然成了永别,虽然在杜甫的意料之中,但郑虔去世五年后,杜甫才得知噩耗,两个人的友情,化作了深深的遗憾,又如何不令人心酸?

那么您认为杜甫与郑虔的感情深,还是与李白的感情更深呢?

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