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什么意思(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
导语:“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后世为政者之典范—周公
劝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
这是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写的《放言》诗。诗中所说的“王莽谦恭未篡时”,指的是王莽“大奸似忠”;而“周公恐惧流言日”,则是说周公“大忠若奸”。而古时候的忠臣和清官,又往往属于同一个范畴。
一、忍辱负重吐哺握发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
周公遭此诽谤、侮辱,心中自有说不出的苦楚。但是,他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全,为了天下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总是逆来顺受,一面更加勤恳地办理国家大事,一 面耐心地向人们解释。他对姜子牙等人说:“我为什么不避嫌疑而出来摄政呢?怕的是侄儿年幼,坏人会乘机做乱,颠覆我们祖先好不容易才打下的江山!”
周公清楚地知道: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有一大批清正廉洁而又精明能干的人才。为选贤任能,他天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甚至洗一次头发要中断三次,吃一顿饭也要三次放下筷子。此即史书上所说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二、革旧布新利国惠民
周公平叛之后,为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确保周王朝长治久安,使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他首先将商朝旧都及其周边地区封给了自己最小的弟弟康叔,定国号为 卫;将现在的商丘一带封给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定国号为宋;又在宋国附近新建了陈国(今河南淮阳县)、杞国(今河南杞县)和谯国(今安徽毫县)。接着,又 选择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这个地方,营建了一座仅内城面积则达81平方里的东都。然后,几乎全力以赴地着手进行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建设,此即“制礼作 乐”。
在周公之前,无论任何人都是“生无爵,死无谥”。周公最先建立了爵、谥制度。所谓爵,是指统治者的等级;所谓谥,就是人死后所得到的称号,实际上是当权者对死者善恶功过的评价。他规定:爵位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
三《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即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为后人借周公姬旦之名而著。书中列举种种梦境,并对梦预测吉凶。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
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因此,有人据称周公解梦中的周公,即周公旦。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