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为什么上课明明听懂了课后题却不会做原因(为什么课上听懂了课后就不会)

导语:为什么上课明明听懂了,课后题却不会做?原因就在这

文/星主 本文为星主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与分享。

开学已经将近一个月了,很多学生都在这期间遇到了不少问题。有的学生因为沉迷手机无法好好学习,有的学生因为早上起不了床天天迟到,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陷入不良学习状态而苦恼。今天,星主要和大家谈的就是最后一种,更确切点是“为什么上课明明听懂了,可课后却不会做题”。这是一个高一学生在其他自媒体平台向我咨询的问题,由于国庆后有月考,因此他变得很焦虑和慌乱。

其实,这个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的学习窘境。这种学习窘境不解决,后续会因为不断产生学习焦虑和不安导致出现恐学、厌学等情况。因此,今天星主就和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为什么上课明明听懂了,可课后却不会做题呢?其实,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即一是记忆流程不完整,二是未进入深层次思考。

一、 记忆流程不完整

大脑记忆需要经历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三个环节。这里,为了更好理解,我们结合学习过程将再现或再认拆分成两个环节。那么,这些环节对应了我们学习过程中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即识记—预习

保持—课上思考

再现—课后复习

再认—做作业/习题

这是一个完整的记忆流程,会形成牢固的有效记忆。但是,如果不预习,或课后不复习,那么记忆流程就会变成

识记—上课

保持—做作业/习题

再现—中断

再认—遗忘/知识点碎片化

这时,所学的知识点就会形成无效记忆,要么容易遗忘,要么容易混乱。这也就是为什么上课感觉明明听懂了,可是课后做题却会出现不会做题的情况。而要扭转这种现状,学生只能衔接再现和再认这两个环节,即重新对知识点进行复习、理解、整理,然后通过做大量该知识点的习题进行巩固。

二、未进入深层思考。

除了记忆链不完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未进入深层次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只有经过主动的深层次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逻辑思路,才能做到查缺补漏,从而灵活运用。

也许有学生会说:我上课认真听讲,主动深入思考,完全跟得上老师节奏,为什么知识点还是无法灵活运用?

其实,你那不叫主动深入思考 ,你那叫被动接受老师的思路。

没有通过自己识记、思考、整理、消化,而是依赖于课堂听老师的讲解,事实上所思所想都是老师的结果,学生只是进入了老师的逻辑思路在思考,所得到的知识点并不是真正掌握,不仅不牢固,中间有遗漏点或者有差错,学生都很难察觉。

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被动接受老师的思路,由于这个阶段的知识偏基础,学生只要智商正常,理解能力可以,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基本都能考个不错的成绩。初中阶段这种学习习惯也能勉强应付。但是到了高中阶段,随着知识点深度和复杂层次递增,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更高,这种学习习惯就完全不行。于是,就会频繁出现“上课明明听懂了,课后却不会做题”的情况。

那么,学生们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要避免“上课明明听懂了,课后却不会做题”的情况,应该从现在起,做出什么样的学习改变呢?

一、课前预习,上课思考

课前预习,预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预览课程的知识点,还要求动手做笔记,相当于要学生进行自学。自学过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发现自己在这块知识点中的问题,这时要求学生要主动去做课后习题。

一般来说,如果课程的知识点相对复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障碍。这时学生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然后第二天听课过程中就明白自己听课要听哪些重点。当老师讲课中没有重点讲这部分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提问题。

这个过程其实就完成了上课思考。学生们不难发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上课会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老师的思路,变成了主动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逻辑思路。这个思路和老师的讲解思路也许不同,但最终对知识点的认知是一致的。这时,学生也能明显感知,上课不再是简单地被老师灌输知识,盲目做笔记,而是学生与老师在知识上的双向交流,学习也会变得有趣许多。

二、课后别急写作业,先复习再写作业

在完成了“课前预习,上课思考”的步骤后,接下来我们还需要通过课后复习和写作业来进一步巩固,让知识点形成长期有效记忆。

那是先写作业,还是先复习?相信不少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在课后写作业时,总会因为某个知识点模糊而不得不一边写作业一边回归课本查找相关知识点,写作业不仅效率低,还有很大的挫败感。

其实,这就是我们前文谈到的记忆流程中断问题。在完成“课前预习,上课思考”后,很多知识点有了逻辑思路和印象,但并未意味着完全消化。

因此,这里建议学生,课后别急着写作业,先完成复习动作。当在复习中将知识点记熟、理解透彻后再去做题,就会发现做题顺畅很多,写作业的效率也会变得很高。

三、同一个知识点,大量做题,留意题型变化和解题思路

完成了前面两个步骤后,基本形成了知识点的长期有效记忆。但是,这时并未意味着学生能对知识点灵活运用,在做练习册试题和考试中能应付自如。

要知道,在课本中,每个知识点所提供的题型变化或解题思路中,大概在1-3种,但是实际考试中,一个知识点是可以出现在3种以上的题型中,解题思路也会变得很多样。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一般都会局限在课本中教学和布置作业,另外的题型变化和解题思路只会在考试后对题时和学生进行扩张讲解。

因此,学生在完成了课前预习、上课思考、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等动作后,还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册测试题来让自己对知识点灵活运用,留意知识点的题型变化和解题思路,以达到在考试中做到应付自如的从容状态。

四、遇到学习问题,一定要敢于露怯,不懂就问

“不懂就问”这四个字很简单,可做起来非常难。

在以往的学习问题探讨文章中,我常常收到一些学生这样的留言评论:真正的学霸是不问问题的,只有学渣才问个不停。

我知道人人都有英雄情结,人人都不愿承认自己不够聪明。但是在学习这件事上,如果学生无法摒弃这样的观念,放低自己的求学姿态,那么就很容易害怕露怯,在学习上出现“不懂装懂”的状态。而这种情况下,最吃亏的其实是学生自己。

随着学习知识点的深入,“不懂却不敢问”,只会导致后续学习问题越来越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信心也越来越弱。因此,学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敢于露怯,不懂就问。要知道,学生时代敢于露怯求知,成本很低,收获却很多。再者,经过长期露怯求知,量变达成质变,谁敢保证你不是别人眼中的学霸呢?

结束语:

以上的方法论是星主针对人的大脑记忆流程和深入思考的特点所提出,在此,希望存在“上课明明听懂了,课后却不会做题”的情况的学生,能好好掌握并落实执行。牢记一、课前预习、上课思考;二、课后先复习再写作业;三、同一知识点,多做题,留意题型变化和解题思路;四、敢于露怯、不懂就问。

最后,星主想说的是,文中的方法论相信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多少强调过一些,很多时候,意识到学习上的问题,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并不难,难得是去践行。世上不公平的事情不少,但学习这件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往往脚踏实地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因此,学生们要学会克服自己的惰性、依赖性和怯懦,学习上多点自觉、多点主动、多点积极,可以改变很多结果。

最后的最后,祝国庆后要月考的学生们能获得理想成绩。也祝所有学生日后在学习中能多点从容,少点焦虑。

————————

作者简介:我是星主,专研教育发展与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传递。关于教育的种种问题,上到大学,下至小学,有困惑来咨询。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