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词焉(焉是兼词的句子)
导语:语文知识28词类·兼词(二)焉3
(三)“焉”是相当于一个介宾短语“于+是+助词”的兼词。
例27.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君何患焉”通释成今天的语言就是“国君您对此顾虑什么呢”。在本例中,焉=于+是+呢(于,对;是,此,这)。由于此句是反问句,“焉”兼有反问的语气助词作用。
例28.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桓公四年)
“败焉”通释成今天的语言就是“被芮国打败了”,焉=于+是+助词=被+他们+了(于,被;是,他们,指芮国)。
例29.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桓公十三年)
“楚子辞焉”通释成今天的语言就是“楚君把他拒绝了”,焉=于+是+助词=把+他+了、对+此+了(于,把,对;他,斗伯比;此,斗伯比提出的派兵增援的建议)。
例30.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庄公六年)
“而君焉取余”通释成今天的语言就是“您又从哪里取得祭神的剩余呢”,焉=于+是+助词=从+哪里+呢”(于,从;是,哪里)。
例31.夏,遂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飨齐戍,醉而杀之,齐人歼焉。(庄公十七年)
“齐人歼焉”通释成今天的语言就是“齐国戍守的人被因氏等四族彻底消灭了”,焉=于+是+助词=被+他们+了(于,被;是,他们,指因氏等四族)。
例32.吾惧君以兵,罪莫大焉。(庄公十九年)
“罪莫大焉”通释成今天的语言就是“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焉=于+是+助词=比+这个+了(于,比;是,这个)。
例33.臣而不臣,行将焉入!(僖公十五年)
“行将焉入”通释成今天的语言就是“还以什么理由活着回国呢”,焉=于+是+助词=以+什么(理由)+呢”(于,从,以;是,哪里,什么理由,什么脸面)。
例34.君告于天子,而卜之以守龟于宗祧,吉矣,吾又何卜焉!(哀公二十三年)
“吾又何卜焉”通释成今天的语言就是“我还为此占卜什么呢”,焉=于+是+助词=为+此+呢。
例35.天奉多矣,又焉能进!(哀公二十四年)
“又焉能进”通释成今天的语言就是“又凭什么还能前进呢”,焉=于+是+助词=凭什么+呢。从这一点来说,“怎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凭什么”的变化。“焉”的“于是”都可以从具体语境中找到根据,有的前文已经出现,如例13的“焉”,就是“在制邑”,如例14的“焉”,就是“与宋国”。有的虽没有出现但可以根据语境补出,如例17的“焉”就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补出“在田间”,如例23的“焉”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补出“比别人”。
“焉”兼有的语气助词作用,有时似乎是可有可无,如例33;有时是必须要有的,如例27。
“焉”的兼词用法“于是”就是“于+是”。其中“于”是介词,可以解释成现代汉语的“在”“比”“对”“到”“与”“同”“跟”“向”“把”“被”“给”“替”“为”“将”“当”“趁”“靠”“凭”“因”“以”“由”“按”“在于”等等;其中的“是”是代词,它代替的可能是人与事物,可能是具体的地方和处所等,最常用的就是“它”“他”“此”“这”“那”“这里”“那里”“其中”等等。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