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苏东坡写春天的诗句有哪些(苏东坡春天的诗)

导语:苏东坡写春日的七绝,果然与众不同,详解创作手法,提高诗词水平

苏轼,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杭州、湖州等地。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复起后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忠。

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为北宋后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亦工书画,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有《东坡全集》等。

分析苏东坡的七绝创作手法,与杨万里的有什么不同?最喜欢哪首?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 其一 北宋 · 苏轼

楚乡春冷早梅天,柳色波光已斗妍。

淮上雁行皆北向,可无消息到侬边。

楚乡,楚 地。 唐 戴叔伦 《夜发袁江寄李颍川刘侍御》诗:“半夜回舟入 楚 乡,月明山水共苍苍。”

首句直接说明地点与气候节物,属于七绝常见的平起。次句则由首句的气候节物进行拓展细节描写,攫取柳色进行聚焦描写。为三句的转折作铺垫。

三句从一二句的景物忽然转折,转到淮上雁行,而且以都北向而行,作为对一二句早春的回应。第四句再进行转折,虽然雁行北向,已经开春了,但还是没有消息到你那边。言外有无穷懊恼遗憾之意。第四句看似写的比较直接,但这个是字面的直接,在字面外有情感,所以还是有余味的。

其二

中州腊尽春犹浅,只有梅花最可怜。

坐遣牡丹成俗物,丰肌弱骨不成妍。

中州,指中原地区。《三国志·吴志·全琮传》:“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 琮 者以百数。”归属中土的州郡。

首句起的看似平铺直叙,但是亦带有转折留伏笔意味。对应次句的“只有”“最”,更凸显梅花的可怜。而梅花的“可怜”又为后续留下伏笔。

第三句转折的非常突然。以“坐遣”勾连上句梅花的可怜,而又引发后面的牡丹俗物,非常有意思。为何“成俗物”?第四句来回答。原来牡丹虽然“丰肌”,但是“弱骨”啊,故此“不成妍”。那与第二句的梅花对比来看,梅花最可怜吗?不,梅花肯定不是最可怜的。言外之意,牡丹才是。

这首七绝写得很有意思,也很巧妙。层层伏笔递进,然后再进行言外之意的翻转对比。其结构几重转折,造成一种非常有韵味的节奏。我们写七绝时可以借鉴揣摩。

其三

清晓披衣寻杖藜,隔墙已见最繁枝。

老人无计酬清丽,夜就寒光读《楚辞》。

首句写时间与人物状态,次句写眼前所见的景物。这两句起的非常清新自然,主要在于“寻”“已见”的勾连,顺理成章的将平常起床出门的事情,写成两句诗。“最繁枝”,不写花的热闹,春的繁华,读者都能感受到。这是诗人的思维与笔法。

三四句是从第二句的“最繁枝”进行反转描叙的。“清丽”即是第二句所见。既然我这么一个老头子无法面对应酬清丽,那就只能第四句的干活了。自个夜里就着寒光读楚辞。既是自嘲也是自我安慰。

三四句与一二句的心态进行截然不同的碰撞冲击,产生一种很微妙的情绪或情感,有很耐品的余味。言语之外是否都是无奈?

苏东坡的七绝手法与杨万里的有很大不同,老苏给人的感觉是处理结构更为娴熟,很少采用字面上的直接转折,而是多用内在情绪情感的脉络进行转折呼应。

其四

病腹难堪七碗茶,晓窗睡起日西斜。

贫无隙地栽桃李,日日门前看卖花。

七碗茶,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言饮茶不须七碗即“通仙灵”,极赞茶之妙用。后即以“七碗茶”作为称颂饮茶的典实。

以“难堪”“睡起”将一二句的生活平常事勾连成诗句,点明时间与人物状态。三四句又是采用完全与一二句对立的写法,看似无关联,但自有情怀。第三句转为写自身的生活状态,“贫无隙地”。再以“栽桃李”,来引出第四句的“日日门前看卖花”,是羡慕还是安于目前现状?不,是闲逸。第四句余味十足,耐品。

本首七绝是苏东坡典型的手法,三四句从一二句跳脱开去写,看似无关联而内在都似断非断。

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余云为甚酥。潘邠老家造逡巡酒,余饮之,云莫作醋,错著水来否?后数日,携家饮郊外,因作小诗戏刘公,求之二首(一作春日与闲山居士小饮) 其一 北宋 · 苏轼

一杯连坐两髯棋,数片深红入座飞。

十分潋滟君休赤,且看桃花好面皮。

唐诗云:未有桃花面皮,先作杏子眼孔。

哈哈,这首小诗是老苏调侃其朋友刘公的,非常有生活趣味。首句写连干数杯,次句是写脸上转红了,好似红花飞入座中到两髯脸上。

第三句是做比兴写法,十分潋滟君休赤,前四字是写红色状态,后三字是写朋友不要害羞,不要脸红。为第四句作铺垫伏笔。

第四句调侃的非常雅致而有趣味,幽默而活泼。说朋友刘公犹如桃花脸一般,估计刘公看了也是哭笑不得吧。

其二

野饮花间百物无,杖头惟挂一葫芦。

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错著水,薄酒的谑称。

首句写野外宴饮状态,以“百物无”为引,生发第二句。第二句以“一葫芦”回应,显得趣味生动。而此葫芦又为三句作伏笔。

葫芦里的是“错著水”,也即是潘子所酿造的酒水是也。三四句以“已倾”“更觅”做前后勾连,将酒水与饼子捏合成诗句。虽然并不见得多少诗词的余味,但是整首七绝确是对朋友的情谊,大家一起在郊游野餐的乐趣显现无疑。

春日 北宋 · 苏轼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

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鸣鸠,即斑鸠。《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吕氏春秋·季春》:“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 高诱 注:“鸣鸠,斑鸠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八:“鸣鸠嬉庭树,焦明游浮云。”

“寂无声”“泼眼明”进行鲜明的对比,诗家语也。

三句是从第二句引起生发的,以“午醉醒来”回应上一句,“无一事”给下一句留下伏笔空间,第四句则以“只将”来呼应。“春睡赏春晴”,非常有诗意,有言外无穷的韵味。一种惺忪而慵懒的春日气氛。

这首七绝也带有老苏鲜明的诗词手法,文字诗意都比较飘逸俊朗。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