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中的地理(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导语:李白——一位被仕途耽误了的地理学家(二)
李白的一生成诗近万首,如今留存下来的大概也有近千首。根据现存诗文的记载,千年前的李白凭借舟车和双腿深度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他踏足过206个州县,攀登过80多座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山川和20多个湖潭。
而在900年后,被世人称为“千古奇人”的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足迹也仅仅是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或许是徐霞客编撰了《徐霞客游记》这一地理名著,来记录了自己的探索历程被后人所仰慕;也可能是因为李白诗文上的造诣,远远超过了他云游的经历。这位伟大诗人,游走了半个中国,用自己的诗文记录了祖国无数的大好河山,却也未能在地理学上有更深的造诣。
徐霞客游记
上一章节讲到,李白远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讲到了他入赘许家,与许氏成家。
接下来继续讲李白的第二段远游。李白的第二段远游,要从他被唐玄宗赏金放归故乡说起。
一、漫游梁宋
公元744年暮春,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乡,李白没有急于回家,而是进行了又一次远游。李白44岁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听说李白来到了东都洛阳,在诗歌道路上羽翼未丰的杜甫慕名而来。这是一次奇妙的际遇,两个天涯沦落的大诗人相谈甚欢,他们决意一起游历到名山大川中,寻仙访道,采摘瑶草。
李白与杜甫
李白的兴奋总与神仙有关,而在杜甫的眼中,李太白几乎就是神仙。李杜二人首站是王屋山,王屋山以前就被誉为道家十大洞天之首,其中有一座阳台观,最初修建于公元727年,它的建造者,正是那位曾对李白赞誉有加的修道大师司马承贞。然而,当两人渡过黄河,慕名前来追寻他的脚步时,这位长者却早已然仙去。大诗人于是有感而发,大笔一挥写下千古流传的墨宝——《上阳台贴》。
公元744年,晚秋写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人高适与李白、杜甫相遇于陈留,三位大诗人同游历来被视为文坛佳话。但在当时,这三个人却都处在人生失意的时刻。杜甫刚经历了科举落榜,高适两次求仕失败,李白则被踢出了长安的政治中心。他们漫游在梁宋,一起登上鼓吹台遗迹,眺望芒砀山上的浮云,陷入对历史的沉思。这里是汉武帝时梁王的封地,李白喜爱的司马相如曾在梁王府写下的仙风道骨的《子虚赋》。
三人痛饮狂歌,用诗句吐露情怀,醉酒的李白挥笔在墙上写下一首《梁园吟》。而就是这首《梁园吟》,让一个人不惜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这个人就是李白的最后一位妻子“宗氏”,关于”宗氏“后期文章中会再次涉及。
在梁园,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授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学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二)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
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三)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
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
这一阶段的李白,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接下来迎接这位诗人的将是导致唐朝由盛及衰的“安史之乱”,以及之后更加坎坷的人生路。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