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左懋第怎么读(左懋泰族谱)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被称“明末文天祥”的左懋第,曾在韩城平仓易俗!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左懋第怎么读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左懋第怎么读(左懋泰 族谱)

韩城旧有左懋第的祠宇两座:一在苏山苏武祠旁,称“左公祠”,是清朝前期官至监察御史的贾宏祚致仕后所建;一在金城南关外,称“君子祠”,君子祠即“萝石书院”。文庙里的名宦祠供奉十位神主,左懋第为其中之一。这在韩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明史·左懋第传》载:“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

左懋第,崇祯五年至十一年(公元1632—1638年)担任韩城县令。

崇祯五年,春夏旱,无收成。六年,春又无雨,“民饥甚,食草根树皮,至相残”。左公到任,马不停蹄,走访民情。左公先捐俸银赈济,继颁布《各里赈各里法》(“里”为行政区划,略同现在的乡)。仍然不足以救济,左公继续用官仓米赈济。是时,左公制定公布《平准法》,规定粮商务必到市场上出售,严禁私下买卖,以平抑粮价。同时,确定了四名年长处事公平者为市场管理人员,以防止小商私下交易,牙行从中勒索。由此,集市上才渐渐有米出售。左公还组织收留抚养被遗弃的婴孩,掩埋被抛弃在郊野的尸骸。

左懋第“为韩民根本计”,“力请于上,行清丈法”。清丈出豪家强族隐瞒漏税的土地,解决了无地纳粮的弊端,从而使得“国课无亏,而民困得以少苏”。主持清丈滩地时,编写了《鱼鳞册》,固定种地顺序,按序造册。既避免了滩地易被水淹,水退抢占耕地,或者无滩地耕种,不种仍要上税的历史难题,又解决了黄河滩地争抢地块、赋税不均的老难题。同时,他又仿效古人,创立“常平仓”。粮价贱时,高于市价买入以利农;粮价贵时,低于市价卖出以济民。他用俸银买了一百石谷子,并向大户人家募得二千石谷子做仓粮。并提议“常平仓”不可办成官仓,因为官仓易被腐败官吏操纵。同时组织了一个二十人的民间管理委员会,制定有详细的买进卖出等规程。

为改变韩城奢侈的婚丧习俗,左公召集地方知名人士,商议移风易俗。他崇尚节俭,并编写了《崇俭书》,规定婚嫁丧葬的各种规程,对“居处、冠被、宴饮、日用琐屑”等都作出量化从俭的要求。然后征求世家大户的意见,并要求其作出表率。于是,“缙绅先生之有婚焉者行之,而士及民咸焉矣;缙绅先生之有丧焉者行之,而士及民咸焉矣”。仅三个月,韩城婚丧习俗得以改变。农村行门户,送一百条卷馍,留六十,返四十,左公改为只蒸六十顶一百,并告示全县执行,至今韩城蒸食数量仍以此计算。《崇俭书》今虽不存,但左公撰写的《崇俭书序》则保留在《县志》中。

左公来韩第二年,乡试韩城只中了一人。左公为此深感不安,自以为失职。随即成立“尊经社”,督促社中学子学习,并指定专人为之释疑。每月初一、十五,左公还亲去文庙明伦堂讲授,激励诸学子。三年后乡试,韩城一榜登科八人。

左公在韩六年,政绩斐然,万民称颂。明廷考评,全国第一。

后被崇祯皇帝直接调入朝中,破格提拔,先后任户部、吏部信事。

明朝灭亡后,拒不降清,多尔衮将他杀害。

©=作者 :《韩城史话》 秦忠明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被称“明末文天祥”的左懋第,曾在韩城平仓易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