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辞职的官员(官员辞职后怎么处理)

导语:干嘛呢?这位官员辞职123次,住进寺庙就是不愿出来!

曾国藩曾说,末世有有三种前兆: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善良的人越来越谦虚客气,无用之人,越来越猖狂胡为;问题到了严重的程度之后,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认,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

清末是这样,明末也是这样。乱世中官员,真正的是水深火热,他们又该怎样应对呢?

明孝陵

官场的每一处,都是风口浪尖。自古以来,当官都是个高风险的职业,尤其是乱世为官,道德层面的全面崩溃,灾祸不知从何而来,官场一片人人自危:稍有不慎,家破人亡,脑袋搬家。(明)洪应明《菜根谭》曰:“治世宜方,乱世宜圆,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山水

洪应明的思想,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论语·泰伯》曰:“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官员刻像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退避隐居。天下太平时,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时,自己富贵同样是耻辱!”

情操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明代官员,身逢乱世时,多是尊奉儒家信条,千方百计选择辞官走人。

何如宠手迹石刻

何如宠(1569—1642),字康侯,号芝岳,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何如宠 “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崇祯初年任礼部尚书,进入内阁为群辅,即俗称的副“宰相”。

明末党争太激烈,何如宠不愿同流合污,便想辞官回南京。《明史·何如宠传》:“(崇祯)六年,(周)延儒罢政,(温)体仁当为首辅。而延儒憾体仁排己,谋起如宠以抑之,如宠畏体仁,六疏辞。”

世相

为了辞官,何如宠写了六份辞职报告。获得批准回,何如宠赶紧回乡。还在回乡的路上,崇祯帝就反悔了,让何如宠回京当宰相。何如宠考虑温体仁太阴毒,无法合作共事,坚决不回京当高官。

六份辞职报告,在明代官员还算少的,方以智则连续写了十次辞职报告。

方以智自画像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桐城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年),方以智举进士,选为庶吉士。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方以智被获,在李自成手下短期为官,因不愿与该政权沆瀣一气,很快逃至南京。惧于马士英、阮大铖报复,方以智便四处潜逃,卖药为生。所以,方以智又称“药地大师”,著过一本书,叫做《药地炮庄》。

寺庙

马士英、阮大铖死后,桂王立于肇庆(1646),方以智进入南明小朝廷。在目睹了永历朝的派系纷争后,方以智写了份《十辞疏》。

为什么叫“十辞”,因为前面已经有过“九辞”了。与悄然离开永昌帝李自成不同,告别永历帝怎么地也该打声招呼,毕竟这是大明余脉,还有一个道义问题需要了结。

钱肃乐像

方以智式的官员,在南明并不罕见。风雨飘摇的南明小朝廷,内讧甚至比大明王朝还要激烈,奋起抗清的钱肃乐,早已心灰意冷,就连监国的鲁王也想一死了之。“至此而风虎云龙之想,竟转而为珠沉玉碎之悲矣!”王朝大势已去,督师阁部钱肃乐遇飓风破舟,披剃入山,救国的幻想归于幻灭。

古装照

辞职十次,在明朝仍不是最多的。明万历时期,内阁大学士李廷机,一共辞职一百二十三次,创下古代官员辞职之最。

李廷机 行书七言诗

李廷机(1542—1616),字尔张,号九我,晋江人。李廷机智商极高,乡试考了第一,会试仍考了第一,殿试时考了第二名——“榜眼”,最终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思考

智商极高,人难免清高。李廷机对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很是不满,给皇帝提意见皇帝又不接受,一气之下,写了一份辞职报告。

佛像

李廷机其实是真生气,真辞职。写完辞职报告,李廷机就让老婆孩子先回老家,自己搬到皇宫附近的一所庙宇里等批复。皇帝不签字同意,李廷机也是不敢走人的。

艺术操

李廷机在庙里等呀等,就是等不来万历皇帝的批示。李廷机越等越生气,接着又写了5封辞职报告,万历皇帝仍然不表态同意,也不表态不同意。李廷机的犟脾气彻底上来了,辞职报告一共写了123封!

朝廷

为了等皇帝在辞职报告上签字,李廷机在庙里住了足足5年。最后,李廷机不仅辞职仍没有成功,反而还多了一个荣誉称号:“庙祝阁老”。

庙祝,寺庙中管香火的人。李廷机辞职不成,该是又在寺庙里“就业”了。事实上,他确实是在寺庙“上班”了。

寺庙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谋道谋国兼谋身。在乱世之中,要洁身问道。实在不成,就辞职回家,洁身自好,坚决不要同流合污……

寺庙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莉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