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描写雨的绝句古诗(描雨景的诗句)

导语:两首小众绝句描写雨景,风格迥异,却各领风骚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他初学江西诗派,中年以后形成独特的风格,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杨万里诗作颇丰,传世的有四千多首,不乏佳作金句,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小池》其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即为千古名句。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他的另一首绝句《小雨》

小雨

宋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本诗极具鲜明的“诚斋体”特色。小雨本是生活中极常见之景,但是在诗人笔下,却是妙趣横生的。

第一句状雨之小,“细”和“疏”是小雨的特点,区别于烟雨的绵密和大雨的急骤,只是“细细复疏疏”,而小雨的这些特点用叠字表现出来,平添了活泼之感。

第二句“纵不能多不肯无”,雨就这样淅淅沥沥地下着,既不变大也没有停住。“不能”、“不肯”两个词连用,诗人便赋予了小雨人的品性。

第三、四句,点明诗人喜爱看山,而小雨似乎由此产生了嫉妒之心,诗人看山看得太多了,于是顽皮的小雨在千山万壑之间扯起了重重珠帘,将诗人与山峦隔开,如此一来,诗人极目远眺,最先入眼的就是小雨而非山岳。

短短四句诗,诗人将“小雨”刻画成了一个顽皮天真的小姑娘,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耍起了小心机、动用了小手段,这寻常之景便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妙趣横生了。

除了杨万里这一首特点鲜明的《小雨》以外,我们再来看一首以雨为主题的绝句。

咸阳值雨

唐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第一句点明地点——咸阳桥,再点明眼前景——雨。句末再用一个“悬”字,将无数雨线坠落、在空中无依自悬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第二句,“空濛”表现出了云施雨行,迷蒙阔大之景。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用“空濛”来形容雨中山色,异曲同工的效果。

而“隔钓船”既把钓船置于一片空濛雨景中,又使钓船独立于万千烟雨之外,无数雨丝是动的,一只钓船是静的,这无边雨雾中,动与静是对比却又有机结合,整个画面就生动了起来,也更添了一派悠远之致。

第三句,诗人笔锋一转,由咸阳的雨景跳至洞庭的“春水色”,此一句陡然转折,将“洞庭春水色”与咸阳雨景来相提并论,这其间应有很大差别,但诗人为何将相隔千里的两处拿来相比呢?真是抛出了一个悬念。最后一句,即为我们揭晓答案。

第四句,“晓云将入岳阳天”。八百里洞庭,是著名的水乡泽国,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因此,洞庭之上,晓云峦聚,携风带雨的景象在诗人心中难以磨灭。而此刻诗人眼前,也正是万里空濛,云收雨聚,于是自然产生联想,用相隔千里之外的、诗人印象中的“洞庭春水色”来烘托此刻眼前的万千景象,以虚衬实,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温庭筠不愧为伟大的诗人,填词可以哀婉精艳,写诗能够笔携云涛。

绝句篇幅短小,若要言明事物,一定要删繁就简。一般来说,绝句的一、二句可为一组意象,三、四句可为另一组意象,这两组意象既要有联系又要有变化,因此,绝句中的第三句至关重要,它起到了“转”和“承”的作用。杨万里的《小雨》第三句,“似妒诗人山入眼”可谓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温庭筠的《咸阳值雨》第三句,“还似洞庭春水色”,陡然由实写转为虚写,自然引出最后一句“晓云将入岳阳天”,全诗的境界一下子阔大了起来。

两首绝句均为佳作。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