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箭镞是什么(箭镞的种类)

导语:箭镞的进化史——商、周到两汉之交

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河北藁城台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这些自夏文化晚期到商代后期的箭镞发现来看——随着青铜冶铸技术的不断发展,青铜箭镞由笨拙、不规则的原始形态迅速进步,两翼的夹角逐渐加大,后锋逐渐尖锐,使得射入人体后的创伤面积更大,且不易拔出,以增加箭镞的杀伤力。

此外,在台西遗址还曾出土过一支几近完整的箭。箭镞与木质箭杆连接完好,尾羽虽已朽坏,但其在泥土中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从而得知该箭的长度为85cm,与考古学者推测的商代箭矢普遍长度(87cm)相当接近。

从各地的考古发掘中,我们还能知道更多商代箭矢的情况。譬如商代青铜箭镞的长度一般在5.5cm到9.5cm之间。譬如商代每个箭箙(装箭的箭囊)通常装10支箭。譬如虽然青铜箭镞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商代同时也仍在使用石质的和骨质的箭镞。这是青铜冶铸技术依然不够发达,导致青铜箭镞制造成本高、且费时费力的表现。

由一些保存完整的成套弓箭来看,铜镞与石镞、骨镞的比例甚至几乎一半一半。而通过郑州紫荆山商代早期遗址中的,人骨在骨器成品、半成品以及骨料中占了相当一大部分的发现,我们又能得知当时用来制作骨镞的材料,除了牛、鹿等动物骨骼外,人骨竟然亦是相当常用的材料。

春秋战国之际,频繁的战争促使防护装备进一步完善,甲胄的性能不断提高,流行了许久的扁平双翼式铜箭镞愈来愈难以满足军事需要。于是,穿透力与杀伤力上了一个台阶的新式箭镞——锥体三棱式铜箭镞很快问世并普及了开来。

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发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国墓地。其中出土的青铜箭镞证明了:春秋早期锥体三棱镞已经出现,但扁平双翼镞仍未式微。

而在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发现的兵马俑坑,统共出土了4万1千枚铜镞,其中99.76%是锥体三棱式铜镞,反映了战国末期锥体三棱镞一统天下的局面。相较侧棱呈直线的早期锥体三棱镞,兵马俑坑里出土物的侧棱呈微凸的弧线,三棱的截面呈等边三角形。被精细地磨砺后,这些箭镞的穿透力与杀伤力无疑更大些。

然则,兵马俑坑里的箭镞出土物内还有更重大的发现,那就是仅出土1枚的铁镞。这正可谓是箭镞步入铁器时代的象征。

在铜镞、铁镞开始世代交替的秦末汉初,铜箭镞也并没有停止进化——含锡量增加到22.1%后,铜镞的硬度也增大了;表面经过铬化物处理,不易腐蚀;可能用来放置毒药,以增加杀伤力的三角形小药槽普遍出现。此时,铜箭镞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直到在西汉武帝时期发生急剧的变化。

对比西汉不同时期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得知在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开始大量使用铁质箭镞,例如对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的发掘研究便是一处重要证明。

刘胜是在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去世的。在他的墓中共出土了箭镞441枚,其中铁质箭镞371枚,其余为铜质箭镞,铁镞与铜镞之比为5.3:1。

而随着铁器在汉代的普及,铁质箭镞也得到了迅速的普及。这一点,则能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期遗址的考古发现中明显看出,彼时铁镞与铜镞之比大约已经拉大到了10:1。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