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
古代的大学是什么意思(古代的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导语:古代的“大学”
若我们溯流而上,纵向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我们会发现,其虽没有大学之形,但却有大学之实。文献记载,在中国“五帝”时代,“大学”一词已经用来指较高等级的学校。凝聚和遗存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学》开宗明义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是指通过教育发扬人性中本来的善,培养健全的人格;清“亲民”是指通过教与学的统一,达到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更新民众,改良社会风气;“止于至善”则是指教育的终极目标,即通过教育,使整个社会达到古之谓“至善”的理想境界。
西汉时,汉武帝根据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其太学生在东汉臻极盛时,达3万人。从汉代的太学,到隋朝、魏晋、明、清的国子学(国子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直到宋代书院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民间高等学校诞生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