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愚公移山悟出的道理(愚公移山的感悟是什么)

导语:《愚公移山》之领悟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最终之所以移山得以成功凭借的是什么?答案很明确:诚心。“年且九十”的愚公每天“叩石垦壤”——挖山不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是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天帝——“帝感其诚”,于是天帝派大力神帮助愚公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是愚公甚至连包括智叟在内的人们都不曾料想到的。因此《愚公移山》让我们获得了诸多领悟:

领悟一:千万不可小瞧非智力因素,有时它却远远胜过智力因素。

干什么事情,想要获得成功,需要凭借智力和非智力两个因素。愚公的“诚心”属于非智力的范畴。移山并不需要多少智力因素。然而“诚心”这种非智力因素在移山取得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却是极为重要的。可见非智力因素有时远远胜过智力因素,这一点是千万不可忽视的。

愚公“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生活出门极不方便是显而易见。本来愚公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搬家,那就不必移山了。但愚公却坚定地选择了移山,而不搬家。明知山高且大难移却偏要把山来移。

领悟二:面对困难,与其逃避不如勇敢战胜。

生活中不免会遇到困难当道,并非只有选择面对,但千万不可逃避。搬家跟移山相比,容易多了,但搬家之后无疑还会遇到新的困难当道,我们总不能一味地“搬”家下去吧。逃避困难总不是个办法,只有勇于面对困难,进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无疑才是正确的选项。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去移山,却遭到了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的嘲笑。嘲笑的意味很清楚:无非是说愚公是一个余日不多,行将就木之人,毫无自知之明地去移什么山,最终又能有多大作为呢?莫不是吃饱了撑的吧。

领悟三:老有所为更加难能可贵。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不必在乎岁数大小。年龄绝对不是决定的因素。年老者也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历史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重要的是敢想敢干,并立马付诸实施。这一点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愚公不顾智叟的嘲笑,坚定不移地要将山“移”下去,自有愚公他坚持的道理。那就是个体的生命看起来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延续却是无限的。然而两座大山的山体却是有限的。用生命的无限去对抗山体的有限,这不就是愚公的大智慧——“何苦而不平呢”?

领悟四:想法和方法不同其结果也不同。

善于采取什么方法来看待问题很重要。用片面的,静止的方法看待移山这一问题,想要移走像太行、王屋这样的两座大山那肯定是无解。但是用全面的、运动的方法来看待呢,即便想要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那也肯定是有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其结果显然是完全不一样的。

愚公和智叟对待移山的态度和看法是绝然相反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为什么有如此的不同呢?从深层上找原因,那就在于他们的思想根源和价值观大概有别吧。

领悟五:价值观的深浅高低决定了行为方式的不同

愚公实施移山,表明愚公是在为子孙后代尽力造福,是在为子孙后代缝做嫁衣,是在践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俗训。其所表现的是“山被移终有受益者”的利他主义,当为世人所敬仰。这样的思想价值也许才是最为天帝所感动的。智叟反对移山,表明智叟不愿为子孙后代作遥远之途的铺路石,其所表现的是“山虽移我非受益者”的利已主义,当为世人所鄙夷。

愚公决心移山最初想到的是世世代代一直挖下去,坚信总会把两座大山铲平移走,丝毫也没想到有一天天帝会帮他实现了移山的愿望。这简直是太出乎愚公的意外了。

领悟六:诚心就是上帝

这个神话般的结尾太美好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要做成某件事情,我们的投入不必非要感动他人不可,只要能感动自己就好。自己被感动了,那力量的源泉不就会源源不断?或许距离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