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推动汉字形体演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汉字进程)

导语:汉字演进的推助器和滤清器

六书是汉字构造的基本法则,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其中假借和转注,就像电动机车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在汉字演进中的推助功能和控制功能,令人惊叹!

字之初,原为画,我们的先民最早是以图画记事的。它就像小孩玩耍,说到人就画个人,说到树就画个树……后来又演进到图画文字,其画面简约,构图抽象,已类似一种符号了。进而,象形字便在图画文字的母体中渐渐地诞生了。

象形字是以摹拟物体的形状而成的。它取材广泛,不论江河湖海还是日月星辰,不论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不论人体器官还是家具用品,都是其摹拟的对象。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都是象形字。这些字,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等古文字中,就像一幅幅绝妙的抽象画。就是演进到隶书和楷书等今文字,又岂不是一幅幅绝妙的简笔画吗?

象形字是汉字之根。如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产生和递进的。比方说,木是个象形字,它就像一棵树,有杆有枝。本是个指事字,它就是在木字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指事性符号而成的。休是个会意字,它就是在木字边再加一个人字而成的,意为有一个人在树旁停歇。柏是个形声字,它就是利用已有的木字和白字而构成的,左旁表形,右旁表音,合起来表意。可以说,如果没有象形字,也就没有其它字。

然而,汉字的主体却是形声字。如在可识读的0.1万个殷墟甲骨文中,27﹪为形声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小篆0.93万个,其中80﹪为形声字。清代《康熙字典》收录楷书4.7万个,其中90﹪为形声字。《现代汉语大字典》收录楷书6.04万个,其中90﹪以上为形声字。可以说,汉字那是形声字的“一统天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二:

一是形声造字法的功能极强。形声字的构造方法多种多样,它有左形右声的,如江、河。有左声右形的,如鸽、胡。有上形下声的,如草、箕。有上声下形的,如基、辜。有外形内声的,如园、圃。有外声内形的,如闻、闽……这些字都是先定其形,再取其声,然后合起来取意的,构造起来非常简易。正如《易经》所言:“易则易知,简则易行。”所以,形声字本来就在汉字中占有很大份额。

二是由假借和转注造成的。文字是表达语言的,但在用文字表达语言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没有的文字咋办呢?那就假借吧。如昌、唱、倡、娼4字,前1个为本字,后3个为假借字——起初都用1个昌字来替代。这种“依声托事”的用字法,在汉字使用中极其普遍。可以说,它极大地推进了语言文字化的进程。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借是汉字演进的推助器:如果没有假借,语言文字化的进程不可设想。

问题是,假借也给汉字造成了极大混乱。比方说,前述与昌有关的4个字,只用1个昌字来替代,岂不是字意含混,令人无所适从?——为此转注之法便应运而生。如前述与昌有关的3个假借字,转注又借用形声造字法,在昌字前分别加上了口旁、人旁和女旁,这就把本字和假借字区分得一清二楚了。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转注是汉字演进的滤清器:如果没有转注,汉字因假借而造成的乱子就没法收拾。

也正是由于假借和转注的有机结合,又次生了一大批新的形声字。而次生的形声字和原生的形声字合而为一,洋洋洒洒,浩浩荡荡,一跃而成为汉字的霸主。

本文作者:张双锁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