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杜甫的《秋兴八首》堪称千古绝唱见证了大地的什么(杜甫秋兴八首的八首)

导语:杜甫的《秋兴八首》堪称千古绝唱,见证了大唐帝国的兴衰荣辱

此时已经是秋分时节,秋意越来越浓,再过些日子,即将是满山红叶的壮观景象。

提到红叶,便会想起杜牧在《山行》中写的一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充满了对秋季的喜爱与赞美。

但这满山红叶对杜甫而言,则又是另一种心境,他在《秋兴八首.其一》中写道:“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为何如此的落寞和感伤呢?

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3年,但是漂泊多年杜甫的杜甫还是不能回到长安,因为此时的长安城又面临新的国家动乱,这对年老体衰的杜甫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杜甫多么渴望国家能够尽快恢复太平,像往昔那样人们不再遭受战争的摧残与磨难,杜甫也可以回到长安城,报效国家,但此时一切都是枉然,杜甫在这动荡的时局下,呕心沥血地写下了《秋兴八首》。

可以说《秋兴八首》既独立成篇,又连环相扣,仿佛是一支曲调低沉而又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直击人的心灵。

今天,我们欣赏《秋兴八首》其一,感受晚年的杜甫对家国和人民最真挚的情感。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首诗开篇便向我们讲述了浓浓的秋意,诗中的玉露给人一种阴冷而凄凉的感觉,杜甫说是玉露将枫树林染红,可谓是匠心之笔,一个“凋”字不仅形象地展示了秋日的萧瑟,也映衬了杜甫当时悲凉的心境。

诗中的“萧森”指的是秋季萧瑟而又阴森的自然环境,一阵秋风吹来,所到之处枯叶飘零,茅草横飞,真是一派衰败之景。

放眼望去,巫峡的江水波翻浪涌,低沉阴郁的天与滔滔江水连成一片,真是气势恢弘又低沉万分,这样的景象叫人的心情如何不抑郁?

此时秋菊已经竞相开放,在孟浩然眼中,菊花象征着与老朋友的约定;在陶渊明眼中,菊花象征着恬淡自然,但是对杜甫而言,这烂漫的菊花则是要沉重的多,因为他已经两度看到菊花的开放,也意味着他已经漂泊于此两载之久。

杜甫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故乡,这里的故乡不单单指的是老家巩县,而是让他魂牵梦绕的长安城,这里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梦想破灭的地方,但无论如何,他都无法忘却这里,因为杜甫已经融入了太多的情感寄托。

杜甫不仅有一颗回归故园的心,更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尽管自己已经是穷困潦倒,窘迫至极,但是心中却依然想着家国天下,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足以见证了杜甫伟大而充满光辉的人格。

在唐代,每到秋天,家家户户都开始了赶制冬衣,李白在《子夜吴歌.秋歌》中也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傍晚时分,在白帝城头,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急促捣衣的声音,这是何等的壮观。一阵阵捣衣声,就像是一首动人心弦的交响曲,既包含着对家人的关怀,也寄托着对国家的期盼。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