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酲什么意思怎么读(解廌怎么读)
导语:解「廨」017
府廨,◆官署。○《新五代史‧雜傳‧張全義》:“及[梁太祖]劫[唐昭宗]東遷,繕理宮闕、府廨、倉庫,皆[全義]之力也。”
公廨,◆官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淇水》:“[漢][光武][建武]二年,[西河][鮮于冀]為[清河]太守,作公廨未就而亡。”○[宋][郭彖]《睽車志》卷一:“[李知已]任[永嘉]教官,公廨有一樓,怪不可居。”○《三國演義》第五四回:“卻說[孔明]聞[魯肅]到,與[玄德]出城迎接。接到公廨,相見畢。”○[清][沈覆]《浮生六記‧閑情記趣》:“[蕭爽樓]有四忌:談官宦陞遷,公廨時事,八股時文,看牌擲色;有犯必罰酒五斤。”
公廨本钱(公廨本錢),◆[唐]代官府的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從[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業或貸放市肆取利。○[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設置公廨本錢,由各州令史經管,人稱捉錢令史。每人以五萬以下本錢交市肆販易,每月收取息錢四千文,年息約達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錢”。以後利率有降低趨勢,但到[會昌]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會要》卷九一載,[開元]六年(公元718年)秘書少監[崔沔]說:“收利數多,破產者眾……在於平民,已為重賦。”
公廨田,◆[隋][唐]時期給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補充辦公經費的公田。○[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詔給外官公廨田,為公廨田名稱之始。○[唐]制內外各官署均依照等級高低,分別給予公廨田。在京官署公廨田自二十六頃至二頃,在外諸州公廨田自四十頃至一頃。官吏解職,移交後任。公廨田租給農民耕種,苛收地租。○[唐]以後無給公廨田的記錄。
官廨,◆官署,官吏辦公的房舍。○《梁書‧呂僧珍傳》:“督郵官廨也,置立以來,便在此地,豈可徙之益吾私宅!”[宋][歐陽修]《晚秋凝翠亭》詩:“黃葉落空城,青山遶官廨。”○《元史‧韓鏞傳》:“[鏞]居官廨,自奉澹泊,僚屬亦皆化之。”○[明][高啟]《幻住精舍尋梅》詩:“偶逢一樹在官廨,為寫新詩冰滿硯。”
郡廨,◆郡府。○《宋書‧周朗傳》:“火逸燒郡廨,[朗]悉以秩米起屋,償所燒之限。”○[唐][司空圖]《月下留丹灶》詩序:“詩題五字,乃真仙之詞也……熟視木文,則字皆隱起成列矣。某年中,廉帥上聞,且命鑱其逸跡,藏於郡廨。”
尉廨,◆縣尉的官署。○《三國志‧魏志‧武帝紀》“除[洛陽]北部尉”[裴松之]注引《曹瞞傳》:“[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懸門左右各十餘枚。”
廨錢(廨钱),◆[隋]初官府用以放債收息的公款。○《隋書‧蘇孝慈傳》:“先是,以百僚供費不足,臺省府寺咸置廨錢,收息取給。○[孝慈]以為官民爭利,非興化之道,上表請罷之。”參閱《通典‧職官十七》。
廨舍,◆廨署。○《晉書‧文苑傳中‧羅含》:“以廨舍諠擾,於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為材,織葦為席而居。”○《南齊書‧州郡志上》:“官長無廨舍,寄止民村。”○[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局詐》:“次日詣之,則廨舍寂然,惟一老隸應門。”
廨署,◆官署。○[晉][左思]《吳都賦》:“營屯櫛比,廨署棋布。”○[唐][楊炯]《崇文館宴集詩序》:“周廬綺合,廨署星分。”○[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長安]﹞城內布列宗廟社稷,百官廨署,不使雜人居住。”
廨田,◆即公廨田。○[隋][唐]時給各官署的田。所收地租充辦公經費。○《北史‧隋紀上》:“六月丁卯,詔省、府、州、縣皆給廨田,不得興生,與人爭利。”按,《隋書‧高祖紀下》作“公廨田”。
廨宇,◆官舍。○《南史‧蔡凝傳》:“及將之郡,更令左右修中書廨宇。”○[唐][孟浩然]《同獨孤使君東齋作》詩:“廨宇宜新霽,田家賀有秋。”○[宋][蘇軾]《杭州上執政書》:“本州廨宇弊壞已甚,不可不修。”○[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考弊司》:“至一府署,廨宇不甚弘廠。”
汛廨,◆汛地官署。○《清會典事例‧工部‧河工》:“應建汛廨兵房約需銀三千餘兩。”
驛廨(驿廨),◆驛舍。○[清][蒲松齡]《大人行》:“路側馬骨如山岡,驛廨馬革齊棟梁。”參見“驛舍”。
營廨(营廨),◆營房官舍。○《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洪州]迫隘,宮府營廨,皆不能容,群臣日夕思歸。”○[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一:“更須采伐林木作樓櫓營廨,又須分正兵三四千人屯守。”
州廨,◆州署,州衙。○[唐][沈佺期]《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詩:“配宅鄰州廨,斑苗接野畦。”○[宋][孔平仲]《孔氏談苑》卷一:“[僎]([皇甫僎])徑入州廨,具靴袍秉笏立庭下。”○《元史‧蓋苗傳》:“[至正]初,用薦者知[亳州],修學宮,完州廨。”
倅廨,◆州郡副職官員辦公處所。○[宋][陸游]《入蜀記》卷一:“赴郡集於倅廨中。”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