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济宁的过年风俗是什么(旧时济宁的过年风俗是)
导语:旧时,济宁的过年风俗
黄昏,母亲煮饺子
文/砚池山房辑录
举世闻名的孔孟之乡——济宁市,位于山东西南部,东邻临沂,西与菏泽接壤,南靠枣庄和徐州,北与泰安交界。
在任城民间,以灶君(灶王)为一家之主,多以其画像贴于灶间。传说,灶君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回天宫向玉皇禀报所在之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各户遂于是日向灶君供奉面食、“灶糖”,并烧香、焚纸,边磕头边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然后把灶君神像取下,放在用秫秸、黄纸扎的“马”上一同烧掉,名曰“送灶”。到了除夕,再贴新画像,意将“灶君”迎回,谓“迎灶”。
从这天始,各家便进入“忙年”阶段,一般安排是,二十四扫屋,二十五、六蒸馍、摊煎饼和杀猪、宰羊,二十七秃捋鸡,二十八、九过油 (炸鱼、炸肉、炸丸子等) ,三十贴春联、做菜、包水饺等。
除夕,除丧事不满三年的家庭外,便于院门、堂屋门上张贴对联、门神(院门),在室内贴年画,在家具、粮囤、较大型农具上贴书有“福”、“酉”、“财”等字的红帖,泗水等地还有在门楣上挂箭形桃木的习俗,称之为“桃符”。是日,农村家庭要去墓地或到村头、路边烧纸叩拜,请过世先辈“回家过年”,并在院中设供敬“天地神灵”。这一天,还于堂屋设过世先辈牌位,摆供品,俗谓“请主”,60年代后期此俗渐绝,进入80年代则由摆过世父、母照片所替代。邹城、兖州、嘉祥、梁山等地,多有除夕日在大门口横一木棍之习,意在防“鬼”进门、防财外流;泗水等地还有在院里撒芝麻杆的习俗,称之“踩岁”,寓意日子过的节节高。除夕日,还要将水缸打满,做好够春节后几日内吃的水饺及油炸食品。
年初一拜年
除夕夜,全家人在向“天地神灵”、过世先辈燃香、烧纸、叩拜后,便围坐饮酒就餐,叙说家事,彻夜不眠,谓之“守岁”、“辞岁”。有的地方这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晚辈“压岁钱”。除夕夜的家宴少不了水饺,连同正月初一早餐时吃的水饺,一般为素馅。有的地方还要在水饺中包有硬币、大枣、花生仁等,分别兆新一年的“运气”,吃到硬币兆发财;大枣对男子兆勤劳(起得早)致富,对女人兆婚后早育;花生仁俗称果子、长果,故兆长寿。主妇往往在包饺子时暗作记号,有针对性的盛给家人。
串门走亲戚
初一,早餐吃水饺有赶早的习惯,一般五更便吃。吃过后便开始“拜年”,即自家晚辈向长辈、 亲友近邻相互间祝贺拜年。自家晚辈向长辈、平辈年少向年长拜年时,多为叩头,有的地方这时长辈便给未成年的晚辈“压岁钱”。“拜年”据亲疏、居住远近,从初一至十五相继不断,而出远门“拜年”又同系“走亲戚”。已婚三年内的妇女多在初二由丈夫陪伴携带子女、礼物到父母(岳父母)家“拜年”,俗称“走娘家”;其他已婚妇女或初二或其后某日“走娘家”。
春节前后家家燃放鞭炮,旧俗是为“驱邪逐鬼”,此除儿童嬉戏外,一般要在除夕晚敬天及祭祖时、家人聚餐前、午夜子时(零点前后)及初一早吃水饺前各家都郑重地燃放一辫或几辫鞭炮,尤其午夜子时,更是远近响成一片。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