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题的多种解法是什么(一个数学题的多种解法怎么写)
导语:一个数学题的多种解法
初中数学经常会遇到这样一道题: 已知m,n>0 m+n=16 求 mn的最大值, 你会怎么做呢?
解法一: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推理:(七年级下即可用)
可知 mn≤(
)2 又因为m+n=16
又因为m+n=16 所以 mn≤64
所以 mn的最大值为64
难点: 做题时必须注意必须满足 m,n>0, 且要能熟练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变形,但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掌握往往都不是那么的熟练,甚至很多学生根本就记不住这个公式,更不用谈熟练应用.
解法二:利用字母表示数及二次函数求最值 (九年级下可用)
由m+n=16 变形可知 m=16-n
所以 mn=(16-n)n=-n2+16n=-(n-8)2+64
所以由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可知 mn的最大值为64
难点: 此方法只适用于初三学完二次函数,且能够熟练的应用二次函数增减性及求最值,此方法不需要规定m,n的正负
解法三: 巧用平方差公式(a+b)(a-b)=a2-b2 (七年级下可用)
因为m+n=16
可设 m=8+a ,n=8-a
那么 mn=(8+a)(8-a)=64-a2
因为 a2≥0 所以 64-a2 ≤64
即 mn 的最大值为64
难点:这是巧解,所以没有一定的积累和思维很少能想到该方法,平时老师讲的最多的方法就是第一、第二种解法。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学时阶段,讲解不同方法,同时在考试和练习中多对比、多引用方法,将最好的方法教给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讲解不同的方法,教到因类施教,从简而教。学生是不是能够更愿意思考,在数学学习上增加一份信心呢?
当然,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其它做为老师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题目分解,并简单化,让学生更易理解,更自信,也是作为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思考的。同时,老师也要做一个有心人,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余年了,每次参加交流活动我都会有一定的心得,偶尔也会学习到一类题的更好解法,这些解法有的来自于同行,有的来自于学生,尤其是在批发试卷时,同一题学生的解法是各式各样。在这各种解法中,偶尔会给你很多的提示,让老师有所悟。所以,做为一个老师要用心的去思考每一个提示,每一次细节,每一个方法,只有有心留意、用心思考、不断对比归纳,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和教法更适合学生,让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学生,做到因类施教。让教学变成简单的事情 。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