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古诗文鉴赏三年级上册(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

导语:三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古诗文鉴赏三年级上册(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一. 品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行

__________________,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

(1) 请把古诗补充完整。

(2) 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3) 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这首诗描写的季节相同的是( )。

A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4)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我们读古诗常用的方法。读加点的句子,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5) 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很多,如:“果实累累”。请再写出4个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如:

二. 古诗鉴赏(一)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

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________)。

(1) 把诗句补充完整。

(2) 画“( )”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3) 诗人遥望洞庭湖看到了什么景象?

(4) 《望洞庭》这首诗是 被贬官后,途经洞庭湖所作,描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

(5) 你还知道刘禹锡的其它诗吗?

三. 古诗鉴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

A .湖;山;春天;夏天 B .湖光;山色;晴和;雨天 C .湖光;山色;温暖;凉爽

(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

A .西湖;生命;新奇别致 B .美景;生命;新奇怪异 C .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

(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

A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

B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

C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

四. 古诗鉴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

A .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近、远、近

B .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C .流动、静止、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

(2)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

A .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险峻

B .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奇特

C .雄奇壮观、静静流淌、中断、险峻

(3) “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

A .深、色、流向 B .色、深、起伏 C .色、深、走向

五. 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A .佳节;思念孩子 B .佳节;思念朋友 C .佳节;思念亲人

(2) 下面对古诗中的字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倍:倍数 B .独:独自 C .遥:在远方

(3) 诗中的“佳节”指的是_______,是在_______这天。( )

A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B .重阳节;九月初九 C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4) 以下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B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C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六. 课内阅读。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 这首七言古诗是________诗人_______在异乡_______之作。( )

A .唐;叶绍翁;触景生情 B .南宋;叶绍翁;触景生情 C .南宋;叶绍翁;兴致偶发

(2)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_______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_______反衬出秋夜的_______。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A .听觉形象;声音;喧闹 B .视觉形象;声音;寂静 C .听觉形象;声音;寂静

(3)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两句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写出了秋意的_______,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_______。( )

A .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凄凉

B .梧叶、江上秋风、客情;清冷;凄凉

C .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悠闲

(4) 儿童夜捉_______,勾起诗人对_______的回忆。诗歌流露出_______之情。( )

A .促织;家乡;留恋家乡

B .促织;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

C .促织;童年生活;留恋童年生活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