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的大象》读后感(脑中的大象pdf)
导语:《脑中的大象》读书笔记:交谈
交谈是聆听和陈述的博弈。
从成本和收益上来看,聆听是收益方,我们可以通过其他人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通过他们的耳朵去聆听,通过他们的大脑去思考,可以收获很多的信息;说就不一样了,它需要耗费成本,比如失去了对信息的独享权,还有为获得信息所花费的成本。但是,为什么我们大家热衷于说,而不是听呢?我们特别愿意和他人分享我们获得的信息,而不是静下来听他人说话。
为什么呢?
如果从互惠互利这个角度上来看,是不是陈述者的好处在于有所回报,他们的内心活动往往是:“如果你有办法回报我,那我就会和你分享一些信息呢?按照这种观点,说话者和倾听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就像我们以货易货一样,最后达到两者收支平衡的状态。
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1、人们并不会随时追踪交谈中所产生的“负债”,比如我们会无拘无束地与他人交谈,所要求的只不过是有人听、有人能理解而已。2、人们更渴望诉说而不是聆听。这种现象太常见了,比如麦霸。3、关联标准。一般说来,我们所谈论的内容一定要和当时当地的话题或任务密切相关。虽然理想的状态是信马由缰,但如果突兀的转移话题会让人觉得粗鲁。4、交换次要信息。比如我们初见面时通常都会聊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
那我们为什么这样喜欢说话呢?
因为可以炫耀。(为什么我们有时候那么讨厌那些夸夸其谈的人,这个就是原因之一)。为了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陈述者会不断地说出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这恰恰说明了陈述者获得的补偿:不是实物补偿,不是信息互换的方式,而是提升了其在聆听者眼中的社会价值。而且,我们在分享信息的时候,并不会丢失原本属于我们的东西。这就是作者所谓的背包工具。
从听者的角度上看,,陈述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了两层含义,分别是表面含义(text)和潜在含义(subtext)。“我这儿有一个新信息”表达的可能是表面含义,而“我就是知道这个信息的人”则是其潜在含义。大多数情况下,潜在含义比表面含义重要。
在一些比较随意的谈话中,聆听者既能接触到表面含义,也能接触到潜在含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所关注的是表面含义,也就是信息本身,但是我们也关注潜在含义,即陈述者是否具备潜在盟友的资质。这样看来,谈话对交谈双方来说都是一次面试,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应聘”朋友、爱人以及领导者这样的“职位”。
但是为什么陈述者的谈话内容还要与话题相关呢?既然陈述者传递的是一些高质量的信息,那么为什么聆听者还要关注信息与话题的相关性呢?这就是关联的重要性。陈述者似乎拥有所有你需要的物品,而且在你正好需要的时候提供给了你。这样,陈述者不仅仅是交易对象更是盟友,就像我们追随那些伟人一样,他们的经典就是我们的背包。
通过交谈,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展现自己惊人的能力(比如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来获得声望,还可以通过标榜出类拔萃的人选择你作为盟友来提高自己的声望。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要进圈子的原因吧。
总结:就像人人都有出书的念头一样,因为可以给我们带来声望,喜欢说而非听,也是因为可以带来声望和社会价值。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在绝大多数社会里,要成为领导者,首先得拥有高超的语言技能。-------罗宾斯·伯林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