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中盆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吗(汉中盆地是如何形成的)
导语:论汉中盆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论汉中盆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说汉中盆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所有看到或听到的人可能都会不以为然,因为在此之前早有定论,早已认定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尤其是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直以中原为中心深入展开并形成了权威性结论,如果对此提出质疑,即便是有确凿的证据,也会面临巨大阻力。但是,历史不会永远被假象所掩盖,立足于科学进行的研究成果一定能还原历史的真象。汉中盆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来自两个方面。
一,甲骨文字提供的线索,
1.东南西北中锁定的地理坐标。
中,是古人类筑巢定居的标志。
东,是古人类从事采摘活动的标志。
南,是古人类从事围猎活动的标志。
西,是古人类从事捕捞活动的标志。
北,是古人类打磨石器的标志。
古人类筑巢定居形成了以树巢聚落为中心、以获取生存保障为目的的广阔的活动范围。
中,不仅以醒目的标志指引外出劳动回归的方向,还是古人类筑巢和滕木编织等劳动分工的象征。如果说“庚”是滕木编织的普遍形象,是人类除打制和打磨石器以外最重要的发明创造,中就是滕木编织的具体应用之一。中改善了人类的居住环境,也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抵御了大自然的多种威胁。中,树巢建在果树上,说明了其所处的地形为适宜果树生长的丘陵山地。
东,是有组织有目的和按计划进行的采摘活动。东,把采摘的果实放入滕木编织的器具中,运回居住地。采摘活动以女人为主,女人背负着果实回到居住地,在翘首企盼的老人和小孩眼中就是好(四声)。东能够采摘的地方一定和筑巢的地形一样,是丘陵山地。
南,是有组织的集体围猎活动。在广阔的草地上,用木桩和滕条做成罗网和陷阱,派人从远处把猎物驱赶入内,不仅提高了围猎的效率,还能做到有选择的捕杀,为驯化养殖奠定了基础。当外出围猎之人踏着余晖回到聚落时,映入眼帘的是个“美”字,而肩扛肥羊的壮汉就成了有担当、能负重的“大”人。南,围猎的对象是食草动物,他们活动的地方一定是平整的草地。
西,用滕编的渔具进行捕捞。捕捞相对轻松一些,不过危险性高。每天把捕获的鱼虾、贝类放入网状的渔具中带回聚落,手提装满渔货的渔具就是汉字“负”。西的捕捞告诉我们这里有一条河,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永远离不开水,古人类选择筑巢之地不会远离河水。
北,是两种不同的刀具,象征打磨刀具等工具制造。选择石材打磨成满足使用需要的刀具“己”,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一种发明创造,北就是这一发明创造的应用形式之一,是除文字以外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有了切割用的刀,钻凿用的匕,才能采伐滕木制做容器、宰剥猎物,烤制肉食。石材石器相对沉重,运输时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冀”展示的就是在运送石器的途中。北一定有适合制作石制刀具且便于开采的石材。
东南西北中虽然只是五个甲骨文字,却用了五种不同的劳动形象为我们刻画了古人类在经过第一次迁徙徘徊之后,选择的筑巢定居之地的地形地貌,这无疑就是一个详尽完整的空间坐标。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山下沿秦岭向东一直是绵延不断的丘陵山地,盆地中央是汉江冲击而成的汉江平原,汉江支流褒河由北向南,然后急转弯折向东。东是天然果园,南是天然草场,西是天然渔场,北是天然矿场。只有这样的地形地貌,才与东南西北相吻合,舍此无他。
2.己庚辛壬癸黄汉色王法构建的时间坐标。
前面已经说过,己是发明打磨石器的标志,也是筑巢定居的开始。庚是发明滕木编织的标志。己和庚两项早期的发明创造,也造就了燧人氏和有巢氏两个神话人物,让人类有了稳定的住所,从此具有约束管理特征的公有制社会逐渐形成。
辛,屠宰猎物的挂架,是大量围猎崔生的发明创造。由挂架形象衍生的汉字主要有辛、言、立、才,其他与挂架有关联的字就更多了,在此不做坠术,只简单介绍一下辛言立才这四个字。辛是用挂架表示的屠宰职业。言是在挂架旁边进行语言交流,而交流的内容是猎物身上的肉。立是挂架承载重物,却不屈不挠,是一种精神。立还是聚落内公共场所的象征,凡有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才是挂架能够承受的重力和可以发挥的作用。挂架本身有大小,才是对其能力的分析和应用。
壬,纺毛绒和棉花的纺锤,是人类穿衣服的标志。人类的毛发稀少与进化无关,不是进化的结果。汉字“巫”就是正在旋转的纺锤,吊挂纺锤的纱线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让人充满了神秘感,巫山,巫师就是这么来的。孕妇的肚子就象绕满纱线的纺锤,所以叫“妊娠”
癸,用于烤制食物的石板。有了火,人类开始制做熟食,尤其是肉食,癸就是专门考制肉食的工具,支炉、饼锃的前身。
黄,人工驯化的粮食熟了,人类从此进入神农氏时代。黄标志着神农尝百草获得了重大发现,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取得了新突破。
汉,人类在汉水边驯化和种植的粮食熟了。古人类把驯化和种植活动都放在汉水边,“汉”成为农耕文明的象征。成熟的粮食要进行脱壳,碾压,蒸煮等进一步加工后再食用,新石器时代即将来临。
色,甲骨文的色字有两个,分别代表自然环境下的同族婚配和室内条件下的异族婚配。巴,即巴山上依旧从事采摘的女人,男人则是山下从事农耕之人。
法,甲骨文的法字是古人类再次踏上迁徙道路,要达到的目的地。沿着河流去寻找有鹿群出没的地方,那里一定适合养殖和种植,可以成为新的家园。这是文明扩散和传播的开始,中华文明满天星斗因此形成。
王,迁徙道路上的领路人,即是向导也是首领。世上还没有路,江河两岸荆棘丛生,必须有人在前面开路才能前行。向导或首领为了防止有人迷失方向而掉队,背上一个高高的且醒目的标志,这就是迁徙队伍中的王。
从己庚辛壬癸到黄汉色法王是从采摘渔猎到农耕种植的革命,也是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更是文明进步的见证。而这些文字在明确彼此之间因果关系的同时,也都指向一个地方一一汉中盆地。这些文字提供的线索,其价值远在以传说为主的信史之上。(关注我,继续收看二汉中盆地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保障)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