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爱是非爱的意思(所谓的是与非如果爱是)
导语:爱与妄,之言:“若非应该,那便是欲望了。”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王白石真
1.
我们可以有太多的借口,能够获得原谅的机会,而真正意义上的应该,则是相对较少的。关于这一点,我想无论道德也好,又或是既定的规则也罢,它也不过是仅仅只能困囿于信仰它的人。而更多的人,甚至连信仰是什么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谁说了算呢?我想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应该想过。在小时候,自然会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因为这是家教,这是教育;长大后,能够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的也就不多了,因为世界变了,时代变了,很多话不管用了,很多应该或不应该不再是别人说了算了。我所能想到的,那便是没那么多的应该,更多的就是欲望了。
当然,我从不怀疑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最起码,在我看来还是有很多人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做,最终为何选择,以及明确的知道应该怎样做的问题。是的,活到一定的年纪,也就意味着有了一定的经验,而经验指引我们如何判断,判断过后,自然就是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付出行动了。那么,我们靠什么生活呢?又是根据什么去行事呢?我们真的有那么清醒并知道如何去追求吗?
就我所看到的大部分人,他们靠行动生活,根据欲望行事,鲜有例外。若非如此,更多的那便是和无能摆脱不了关联了。坦白说,无论是各种规则中,还是从所谓的原则,又或是我们自认为的应该或不应该,我想从中都不难发现若非自身无能,又何需这等庇护、这等借口。当然,简单的将这一切归类为“无能”,可能还是往大了说,而实质的需要、想要,以及欲望和实力的不对等。毕竟,我们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一切束缚都去挑战,然后验证,最后确定。更多的时候,只要利益不相关,我想很多人是不会在意的。就像有些人将自律视为自由的前提,而实际上,这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2.
时至今日,我已经很难再去相信一些所谓的原则之类的力量了。尤其是那些信誓旦旦的言语、承诺,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或是不可违背之意愿。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这些被美化后称之为自律的东西,将它们和自由理解为对立关系,又或是因果关系,显然,我很难认可这样的观点。就像所有的“成功学”,又或是所谓的“鸡汤”,它们宣扬的虽然是成功,可是它们提出的条件,无一例外,都是在说努力。而中间的空白部分,最关键的部分,并没有细说,又或者说即使细说,也依旧不能复制。然而,关于这一点,似乎所有这类的书籍都在规避,在逃避,在顾左右而言他。
当然,这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很多东西,只要条件变了,那么就意味着不确定因素也多了。所以,如果细心观察,也许你很轻易就能发现,那些信誓旦旦的语句中,实际上都是空洞的概念,又或是一个概念换成另一个概念,毫无实质可言。就像它们不会告诉我们,所谓的努力具体指的是什么,所谓的成功又该如何定义。以及种种类似的概念,它们也只能通过一个又一个我们自认为熟知的概念去偷换概念,以此使我们误认为我们知道了真理,且如此清楚的知道真理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我们读了大量这样的书籍之后会发生什么,是的,我们又多了许许多多的借口。什么努力不够啊,天赋使然啊,又或是机会、运气、勇气、自卑等等。这些词汇的产生,就像是为了我们的不成功或失败而量身定制的借口,其本质就是为了迎合我们的内心。要知道,我们绝大多数人所相信的无非是自己愿意相信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也绝大多数是我们想当然,然后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些点所导致的,它是不全面的,它是片面,甚至,它是主观的。究其原因,“普通人想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想改变原因,而杰出的人想改变思维。”
3.
是的,无论是结果,原因,或是思维,从某种角度而言,它都具有欺骗性。关于结果,无非是我们所愿意看见的结果,和我们所不愿意看见的结果。至于原因,只要尚未达到我们所愿意看见的效果,那原因就有无数可能性。思维就是更是难以琢磨了,换个想法,难道事情就变化了?换个观念,难道事情就不同了?换个思维,看到的虽然好像不太一样,然而实质呢?又改变了什么?并没有吧。可是,我们好像偏偏就认为改变了,信誓旦旦,自欺欺人,且如此坚信不移。
老实讲,关于思维能做什么用,似乎很多人都不曾深入思考过。更多的人,不过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或是感觉到情绪不对劲的时候,才会停下来想想。想什么呢?更多的人,所想的也不过是恢复正常,或是想要变得更好。至于真正的思考是很少的。他们不会去想思维究竟是什么,更不会深入思考这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想的更多的就是应该怎么做,结果如何,距离自己的欲望还有多远的距离。
说白了,什么是应该,什么是欲望,他们大可以不去思考,只需要付诸行动即可,行动会改变结果的。这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惯性。只要能够解决问题,那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若是不能解决问题,那便什么都是虚无,是空谈,是虚妄。是的,在这些人看来,思维不重要,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就像此刻,我们大可以说,若非应该,那便是欲望了,不论做什么,都是如此。即使应该,应该又该如何定义呢?
4.
我见过有些人,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扯,仿若自己真的无所不能,仿若一切皆有可能。当然,这些话听起来很动听,很多人也确实爱听,这其中自然不乏一厢情愿和自以为是的成分。然而,还是很多人坚信这一点。究其原因,多少人自认为世界和自己的相关的,万事万物是相关的呢?尤其是“蝴蝶效应”被科学说明,尤其是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现实的案例,无比告诉我们这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我们似乎忘了什么。
有希望是好的,有期待也是被允许的,不确定性也确实充满了诱惑,而结果是现实的。仅凭那一点现实,好像我们就能够派生出无限的可能性来。这背后不乏有思维的作用。然而,思维能代替结果吗?能改变结果吗?我们所能改变也不过是从自身出发,仅仅只能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至于可能性、希望、期待、应该,和大概、也许、兴许、或许这些,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像有人曾说的那样,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事情都可以分成两类:“与我无关”或“与你无关”。这是多么自我的想法呢?就像应该和欲望的关系,应该是谁了算呢?欲望️又是谁在主导着?你觉得应该那是你的看法,我的欲望绝不会因为应该而改变。而我觉得应该,和我的欲望,欲望就是应该,应该却不一定是欲望。当然,说起来可能觉得绕,然而,当思维中只剩下应该和欲望两个词的时候,应该是确定的,欲望却有无限可能。若非应该,那便是欲望了。可事实呢?应该也好,欲望也罢,都不过是借口而已。抛开客观事实,所谓的应该和所谓的欲望,它就是空洞的;根据客观事实,应该和欲望,同样是空洞的。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