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儒家文化其核心内容有哪些(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何为儒家文化,其核心内容有哪些?
儒家文化,除了一些所谓“糟粕”外,绝大部分都是传统文化之精华,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其核心代表就是“四书五经六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艺是儒生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四书五经,古代儒生必读之书,乃儒生“朝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的“敲门砖”,它详实记载了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在思想领域,乃历代统治者实施统治的舆论工具、思想基石;在社会文化层面,乃规范人们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人际交流、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中流砥柱;深深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甚至远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至于六艺,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五礼:吉、凶、宾、军、嘉礼。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五射:五种射箭术,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御:五种驾驭术,即“鸣和鸾,逐水车,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九数:计算、数学技术,有《九章算术》。这种“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是儒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也是儒生入仕门槛。
这里的“六艺”,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六艺”,是儒生安身立命的本领,也是儒生入仕的门槛。孔子作为儒学鼻祖,“小六艺”技能自然耳熟能详,通诗书、精骑射、善驾驭、明礼乐,特别是“乐”,更是无与伦比,“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那么,“大六艺”呢?孔子,最大的成功是教育,系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万世师表。教育自然需要教材,于是,孔子就自编教科书;孔子编订的教科书,后来被尊奉为经书,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我们通常所说的六艺,就是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就是“大六艺”。大六艺又被称为六经,由于后来六经中的“乐”被毁,只留下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关于《诗经》。相传孔子编订《诗经》时,当时流传的诗歌有三千多首,孔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只精选了305首,从而诞生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它汇集了孔子之前的优秀诗歌,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是中国文学的源泉。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曹操、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优美,文采斐然,但他们无一不从《诗经》中汲取营养。比如说曹操名著《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出自于《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短歌行》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句,也出自于《诗经·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首《短歌行》,竟然两处套用《诗经》中两首诗歌的诗句,可见《诗经》在古人中影响何等深远。古人如此,今人呢?一脉相承,继承古人遗风!当你一见钟情,爱上心仪的姑娘时,也会吟诵《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于《尚书》。相传孔子最初编《尚书》时有100篇,后因战乱而散佚大半。汉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济南有个叫伏生的前朝博士,在焚书坑儒时将《书》藏在墙壁中,后因秦灭之乱,所藏之《书》只剩29篇,这就是所谓的《今文尚书》。之后,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拆除孔子故宅墙壁时发现了一批竹简,其中就有一部用先秦文字写成的《书经》,经孔子后人孔安国整理,这一版本的《书经》比《今文尚书》多16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古文尚书》。再之后,在西晋永嘉之乱中,《尚书》再次散失。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向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其中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现在通行的《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古文尚书》的梅赜所献版本的合编本。《尚书》,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源头。《尚书》记载了上起尧舜禹,经过夏、商、周,最后到春秋秦穆公,在这个时期一些重要君臣的言论和事迹;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尚书》与《诗经》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
《礼经》,孔子时是指《仪礼》,共十七篇,详细记载了周朝的各种礼仪。孔子非常重礼,“克己复礼,维护周秩”,是他毕生追求和理想。他认为,无礼,人们难以和谐相处,社会没有秩序,国家无法长治久安。因此,就算他与弟子周游列国期间,十四年间颠沛流离,甚至穷困潦倒,仍然不忘初心,向各国诸侯宣传其“克己复礼,维护周秩”的理想。“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仁义礼”,孔子曰仁,孟子曰善,荀子曰礼,三代儒学大贤儒学思想的内核。由此衍生的“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灵魂。
《易经》, 伏羲氏仰观天文,画出八卦;周文王又演绎为六十四卦。孔子晚年才喜欢上《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书不离身,韦编三绝;于是,又在周文王六十四卦的基础上阐发道理,作《十翼》即《易传》,《易经》发生了升华,不再局限于之前专门占卜吉凶祸福,而更侧重于探讨天地人生之道。《易经》的“易”有三层含义:“简易”、“变易”、“不易”。“简易”,最基本的东西只有两样,即阴爻和阳爻。“变易”,就是通过阴爻和阳爻的组合,组成八卦;又通过每卦六爻,演变出六十四卦;如此能够演变天地人间万象。“不易”,在变易当中,有不变的宇宙规律,并在这个规律作用下,宇宙万物均在有序地运转。《易经》是一部非常神奇的书籍,为中国思想文化、哲学、医学等许多学科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并将在人类未来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春秋》,记载了孔子所在的国家——鲁国的历史。孔子编订这一史书时自然有他的着眼点。其实,每一位写历史的人都不免要夹杂自己的态度,即便都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在事件的选择上,也能或隐或显地显示编订者的历史观。而孔子作为一位教育家,更是如此。不止是古代读书人必须读《春秋》,以便从历史教材中获取间接经验和鉴戒。有些带兵打仗的人也读《春秋》,三国时期的关公就是一位代表。《春秋》本身并不很长,它通常与它的注解本一起出现。它的注解本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现在我们见到的多是左丘明做注解的《春秋左氏传》,简称为《左传》。
以上所说,就是儒家经典中的“五经”,不过,在孔子时代,还未被称为经,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才称之为“五经”。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