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怎样使用登山杖(登山杖使用技巧)

导语:图解:如何高效使用登山杖

登山杖扩展了人行走的边界

刚开始参与户外的山友,往往是双腿丈量天下,负重游走四方。而不少膝关节经历过磨砺的山友,则深刻明白可以手拄双杖,“四脚行走”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登山杖并不罕有,每个人进行户外拓展的时候都可以带上一根,但要让登山杖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懂得合理地使用它们。

使用登山杖,取决于个人理解和需求

为什么需要登山杖?

事实上,登山杖是可称得上是最为实用的户外装备之一。对惯于使用登山杖的很多山友而言,登山杖虽然结构简单,却是一个很伟大的发明,没有登山杖的徒步根本难以想象。登山途中,往往地形崎岖,而为了露营或是兼顾其他户外活动,我们的身上通常也会背负较重的物资装备,这对腿部和膝关节而言就是是额外的压力。登山杖最大的作用就是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它也具备支撑、探测等其它功能。

分担腿部压力——登山杖让平时放松的手部肌肉参与到行山过程中,可有效分担腿部肌肉和膝关节的高强压力,是对全身肌肉的充分合理利用。据研究显示,如果有效使用登山杖,那么每个步伐在手臂用力后可以减少 7~11公斤的压力……并且能在下坡时减少膝盖 22 %的冲击力,也能减少腿部肌肉 21 %的负担。

重装徒步,有杖无杖,天壤之别

保持稳定——登山杖作为人体双脚之外的两个支点,在诸如倾斜的岩石路面这样较滑的路面上能显著增强抓地力。在下坡时使用双杖,可以让你永远保持至少三点触地的状态,大大增加身体的稳定性,下坡更快速。

有了稳定,速度就可以安全地提起来

除了核心的行走辅助功能,登山杖还可作为测量的探针,大概探测河流的深度、前方路面的材质是否牢靠等。同时,它亦可作为护具,辅助拨开路旁带刺的植物或者烦人的蜘蛛网。当你需要休息时,它又能支撑你的背包或身体,也能为你支起帐篷。

登山杖的价值毋庸置疑,而认识它们的构造则有助于更好利用地它。

登山杖的构造

经过多年发展,登山杖的构造算不上简单。虽说其本质上就是一根升级版的长棍,但这个长棍又拓展附加了握把、腕带、杖尖等部件。而为了长度调节,它采用几段可伸缩的支杆,并用压力锁将它们连接。

握把——即使用者手握住的部位。把手以软木为佳,橡胶或泡棉次之,塑料更次。

腕带——登山杖上用来套住手腕的带子,防脱功能是其次,主要是用来承力。

支杆——登山杖的核心部分,即握把以下到杖尖以上的支杆,一般采用铝合金或碳纤维材质。

锁——用来调整并固定登山杖长度的装置,有内外锁之分。

杖尖——位于登山杖末端的杖尖,是登山杖接触地面的部位,一般采用坚硬的钨钢材质。

杖尖保护套——套住登山杖杖尖的套子,通常采用塑料或橡胶材质,除了保护杖尖以外,还有三大用处:

1.防止运载登山杖时杖尖对其他物品或人的刮擦。

2.防止杖尖对人文景观或历史遗迹的破坏。

3.在某些地形提供比金属杖尖更好的抓地性能。

杖尖保护套存在的价值

杖托——一些登山杖在靠近杖尖处安装的塑胶碗状物,一般分为阻泥篮或雪托两种,后者更大,它们使登山杖在软质地面(沙、泥、雪)能够提供更多支撑,也防止登山杖因插入过深而导致难以拔出或折断的情况。

在登山杖的使用过程中,长度调节、挥杖动作以及一些安全细节都将影响登山杖功能的发挥。其中长度是使用者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

登山杖的最佳长度

大部分现代登山杖是可调的,这样的设计除了适应使用者的身高臂长,更多的是为了应对山野间的各种地形。

平地90°原则——在平地上来说,使用者应双臂自然下垂,然后将前臂抬起与上臂成90°,手握的登山杖正好触及地面,这就是登山杖的最佳长度。

登山杖的最佳长度因人而异

在这样的长度下,所使用的登山杖能够达到最佳受力,且运用时能保持最小幅度的挥动,以达到省力的效果。

上坡收短——当处于爬升途中,如果坡度越陡,登山杖应该被缩得越短。这样的话,使用者双肩才不会因肩部抬得过高而感到疲惫。

上坡时大小臂亦呈90°为佳

下坡拉长——当处于下坡时,登山杖通常应该由平地最佳长度伸长至5-10cm,这样你可以先出杖稳定,再迈腿,且无需过度弯曲膝关节。

先下杖,再下腿,随时三点接触,稳定高效

横切一短一长——当使用者要在斜坡上横切过去时,在身体两侧,地形高的一边应将登山杖缩短,地形低的一边应将其伸长,即手持一高一低的登山杖,以此来保障横切的稳定性。

爬行山脉时,主要承重还是在较短的杖上

合理调节登山杖的长度有助于行走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登山杖的腕带也同样重要,它将手与杖更轻柔地结合在一起。

腕带:用于承力

不少人认为,腕带的存在只是单纯防止登山杖脱手,事实上腕带意不仅在此。登山杖腕带之所以做得宽厚舒适,而不只是一根细带,其目的在于承力,而正确穿戴才能发挥它的承力功能。

腕带穿戴——使用者应将手从腕带的下方穿过,然后腕带与登山杖结合的顶端握在手中,抓住登山杖的把手,这样腕带就能托举你的手部。

此外,腕带的松紧是可调的,其程度取决于腕带能否正好承受住使用者手的重量,既不太松而无处着力,也不太紧而难以取下。

腕带承力——正确穿戴之后,腕带能起到托举手部的作用,即使你轻轻地握住登山杖把手,也能让登山杖的支撑力通过腕带轻柔地传递到全身。

在登山杖不停地与地面硬碰硬的接触中,通过柔软的腕带承力,能很好地放松并放保护腕部。

腕带,是与硬杖的软连接

正确地穿上腕带之后的下一步,就是挥杖辅助行走。部分山友在长时间挥杖后会感到手腕酸痛,或者说觉得登山杖并没有达到助力行走的效果。

的确,对刚步入山野的朋友来说,用“四条腿”行走并不是一种日常的动作,因此要做到高效地使用双杖,还需要留意它们的挥杖方式。

高效挥杖

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登山杖用法,但在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挥杖方式能提高效率。

平路脚杖反向——最自然的登山杖使用方式,如四脚动物一般行走,杖与手交错前进。

平常走路时也是脚手反向,这样使用登山杖能最快地找到行走节奏,也方便地调节速度。

握把微向前倾——在平地行走时,双杖握把朝前,能减少每次挥杖的手臂摆幅,同时向前高效地推进身体。如此也能减少手腕的发力。

杖几乎拖着地走,同时发挥推进作用

陡路双杖齐出——当使用者在陡峭的斜坡上爬升或下行时,同时将一对登山杖落地,为身体增加两个支点,这样更利于稳定身躯。

齐出利于通过困难地形,下坡手势也有变化

最佳长度、腕带承力、高效挥杖,你已经最大发挥了登山杖的行走辅助功能。但这并未结束,安全地使用登山杖才能为此事画上完美句号。

安全使用

登山杖既非木棒也不是钢棍,它的杖尖刚硬尖锐,但杖身由几节支杆连接在一起,并不抗拉。因此它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在使用中注意。

注意杖尖——后方有队友跟行时,勿将登山杖向后翘起,尖锐的杖尖可能会伤害你的队友。在手臂劳累,或需要使用手部抓握其它物体(如爬陡峭的碎石坡)时最需注意。

管好杖尖,守住友情

如果不使用登山杖,及时收纳,避免因疏忽造成的不快与伤害。

切勿拉人——山友们总会在障碍地形拉一把后面的同伴,但切记不要用登山杖去拉人。

因为登山杖各节之间的锁紧力可能小于拉同伴时产生的拉力,尤其是长时间使用过的登山杖,支杆之间的锁力业已下降。用登山杖拖拽负重的队友,可能会面对支杆互相崩离的结果。

登山杖的锁定系统可承受的拉力很有限

总结

纵情山野之中,登山杖可以成为山友们的第二双腿。高效使用双杖,将大大提升你的行山体验与效率:

1.平地上,握住登山杖,杖尖触地,大小臂呈90°时,是登山杖的最佳长度。

2.上坡缩短双杖,下坡伸长双杖,横切长短搭配。

3.下方穿入腕带,使用腕带承力,即省力又防震。

4.握把前倾,交错挥杖,人杖合一。上下坡,双杖齐出,稳中求进。

5.杖尖锋锐,勿对友人,杖杆非稳,勿要拉人。

山野纵走,登山杖,值得拥有

阿洛奇美第登山杖即将面市,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