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中秋节祭月赏月的寓意(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由来)

导语:中秋节“月饼”“祭月”“赏月”的由来你知道吗

月饼,祭月,赏月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主题。相传,古代帝王每年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晩上,都要祭祀月亮,祈祷丰收。后来发展到合家团圆,庆祝丰收,这样便形成了世代相传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的由来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月饼”“祭月”“赏月”都是后人为了中秋节更加的丰富多彩而加上去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据史料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但也只是提到的是“中秋”,而并非为中秋节。按农历来说,春季的一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夏季的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秋季的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这个也就是人们现在说的“三春”“三夏”“三秋”“三冬”的说法。

因为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又是八月的中间的一天,此时又是秋季作物成熟的季节,传统的孝道文化促使人们把收获的喜悦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于是这个时候便有了串亲访友的礼俗。所以,古人可能因为这就把八月十五定成了中秋节”。

月饼的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人们也吃月饼,但当时的名字不叫月饼,人们称为“胡饼”。因为那时的月饼主料以胡桃仁、葡萄干等果脯为馅,因此而取名“胡饼”。

传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年八月十五晚间杨贵妃和唐玄宗一起赏月,侍女们送上的夜宵就是这种“胡饼”,杨贵妃十分喜欢吃,就问这种饼的名字,有个宫女说是“胡饼”,杨贵妃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于是唐玄宗就说这饼很像是天上的圆月,干脆就叫它月饼好了,于是,后来就将“胡饼”改名成了“月饼”的名字,以后便在民间流传并沿习成俗。

为何要送月饼吃月饼

据说在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国。前朝统治者们不甘心政权落入外族之手,以朱元璋为首的义军联合起义,反抗元朝的暴政,密谋策划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当人们吃月饼见到暗藏的纸条,也就都知道了起义的时间。后来起义军获取胜利,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后来,送月饼吃月饼也就成了一种习俗。

嫦娥奔月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并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了,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民众的生活非常艰难。

后来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在昆仑山顶,用弯弓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他娶帝俊的女儿姮娥为妻,也就是嫦娥。因他有功于万民,王母赐他一颗不死仙药。

后羿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嫦娥,并答应不会丢下嫦娥,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将不死药交给了嫦娥保管,不料这些被一心想要成仙的小人所知,趁后羿不在之时,威逼嫦娥交出仙药,被逼无奈的嫦娥怕落于小人之手只好自己吞下,便飞升月宫成仙了。

后羿回来后,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思念妻子夜不能寐,他看到月亮之中,似乎有自己妻子的影子,便以妻子最爱吃的点心,遥祭嫦娥,因这天是八月十五,以后便流传了下来祭月。

八月十五祭月的由来

祭月活动由来已久,由于古人都很迷信,无法对自然界的一切做出合理的解释,认为无论什么事情是老天爷安排好的,天旱天涝,丰收与自然灾害都要祭祀神灵。据史记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但这些祭祀活动都是在二十四节气的交节点,“祭月”是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可人们已有了中秋节的习俗,便把秋分“祭月”也加在了中秋节的礼俗上,以至八月十五中秋节就有了“祭月”的习俗。

八月十五赏月的习俗

赏月由来于古代的文人雅士,如宋代诗人苏武写有以咏月为主题的词《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玩月诗》序言中也记载有:冬天寒冷,不宜户外赏月;夏季常有浮云,月色的光辉被遮住;唯有秋高气爽的中秋,才是观赏圆月的最佳时机。

这样的说法,只能说八月中秋是赏月的好机会,并不固定于八月十五赏月,更何况一个月的时间里,月圆的时间又不只是八月十五这天,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六才是最好的赏月时间。

文人雅士有赏月的习惯,偏又遇唐朝的杨贵妃和唐玄宗八月十五一起赏月,于是,八月十五赏月也就成了一种习俗。

总之,不管怎么说,“月饼”“祭月”“赏月”这些习俗加入在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是好事,一家人团团圆圆,“祭月”乞求风调雨顺,“赏月”谈古论今,其乐融融,让中秋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是人们所喜欢的!

本文内容由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