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情绪自洽的生活是什么意思(接纳便是修行)
导语:《菜根谭》:接纳人情常态,自然释怀心中怨结
一、当生活呈现的状态未能满足你自己内心的期待时,不要一味去抱怨外界的环境差强人意,而是反求诸己,看看自己的心态和言行是否存在问题,这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
《孟子》说过: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等到自己的身心正了,那天下的人自然也都归服于你了。
不管是一件事情未能达到自己的期望,亦或是某一种人际关系没有自身想象的那么圆满,都可以在自己的态度中找到根源。
比如拿人际关系来举例子,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见一些人情冷漠,生性凉薄的事件,很多人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总会抱怨为什么人性如此残酷,但是从客观角度来看,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所以人情冷漠也不过是世间常态。
所以当我们因为人情冷漠而产生痛苦时,其实从根源上来说,也是自己没有正确接纳人性的胸怀,而导致自己高估人性而产生的结果。
有一些问题是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够恰当所致,比如说德行不够、能力不够,而有一些问题则是因为自己的态度不够平和所致。
若能接纳该接纳的,看淡该看淡的,自然能够释怀心中的诸多郁结。
历史上有一人叫孟尝君,他招揽食客三千,成为历史佳话,但是在他招揽宾客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插曲。
有一次,齐王废除孟尝君的职位之后,一般食客都远走高飞,后来在冯谖的相助之下又再次复职,而那些曾经远走的宾客,在孟尝君复职之后又一一赶了回来。
孟尝君面对这幅场景,就感慨地说:“我素来好客,所以奉养宾客三千多人,可是这些宾客看到我遭受免职之难之后,便一一背叛我,远走高飞,现在他们还有什么脸面再回来见我呢,等一下我见到他们一定朝他们脸上吐口水,羞辱他们。”
而这个时候冯谖却躬身下拜,孟尝君问他:“你是替宾客道歉吗?”
而冯谖说:“不是的,我是为您刚才的失言而道歉。”
孟尝君这个时候愣了一下说:“我不懂你的意思。”
而冯谖又说:“你听过一句话吗,这句话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死,这是生命必然会经历的,有钱有地位的人一定会有很多人和他交往,而贫贱的人则朋友很少,这也是一定的道理。就像那些赶大集的人一样,天一亮大伙你推我搡的冲向市场,天黑的时候他们就快速离开市场,这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早晨,厌恶黄昏,而是因为他们心中想要的东西,在黄昏的市场已经空无一物。
这就像您失掉了高位之后,宾客都离散,而当你离开的时候,他们又再次归来,这不需要怪他们,更不需要因此而断绝了延揽宾客这一条路,希望您能放弃前嫌,仍然诚心去接纳他们,好好善待门下宾客。”
孟尝君听到这里之后若有所思,又朝冯谖一拜,说到:“我一定遵从您的建议,能听到您的这些指教,怎么能不遵照您的言语去做呢。”
二、天亮之后街道上出现你推我搡的众人,那是因为市场有利可图,当黄昏之后众人徒自散去,那是因为可图之利以随黄昏落下。
众人聚散与是否厌恶黄昏无关,一切皆为逐利而已,这就是趋利避害。
就像孟尝君的食客,利来时人聚之,而利散时作鸟兽散,此时孟尝君不该抱怨宾客冷漠,一切能作常态视之便可。
如冯谖所说的这句话,“物有必至,事有固然”,世间的事物都会经历一定的阶段,而人生的一些事情必然会存在其中的道理,任何事物都存在其必然的规律,而我们面对这些规律,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情绪抗拒其存在,而是顺应规律而为之,接纳规律使然就好。
《菜根谭》说:饥则附,饱则翱;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意思就是说:饥饿潦倒的时候就去投靠人家,富裕饱足的时候就远走高飞;看到人家富贵的时候就去巴结,当人家衰败贫穷的时候就掉头而去,这是多数人都有的通病。
人贵而附之,人贫而散之,这都是世间常态,人生在世,变化莫测,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遇到什么样的变故,而在经历这些变故之时,自己更不知道会经历怎么样的人情冷暖。
在这人情变故之中,有的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有些人则本就是墙头草,所以面对这种世间常态,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抱怨,而是把这些事情当做春去冬来,昼夜转换的现象看待,自然能释怀自己的情绪,以淡然之心处之。
就像孟尝君抱怨宾客一般,殊不知这只是人之常情而已,用“物有必至,事有固然”的态度去面对,自然能释怀心中怨结。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内容由小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