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武侯祠诸葛亮墓(诸葛亮的武侯祠在哪个地方)

导语:诸葛亮死前留下两条遗令,一千八百年来,武侯墓从来无人敢盗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70期 文/无常奉天玉)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有两大仇恨,是人们无法忍受的,两人之间有了其中一种恩怨,便不共戴天,即杀父之仇和夺妻之恨。不过一种仇恨,比这两件事,更加让人无法忍住,那就是祖坟被挖。然而,有一种人,专门做这一勾当,让人恨的牙根痒痒,却无可奈何,那就盗墓贼。这类人荤素不忌,不管墓主人生前是什么人,是罪大恶极,还是德高望重,他们为了财物,都会忍不住下手。

很多三国人物的陵墓,都没有逃脱他们的毒手。例如黄忠墓出土的时候,仅余一把剑、一块玉;袁绍墓在近代,三度被打开,相关部门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增补盗洞,等等。然而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便是蜀相诸葛亮。诸葛亮之墓,在定军山下,周长60米,高约6米,陵园中有一片古柏,非常清幽。据记载,他的墓自古以来,从未被盗,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诸葛亮一直被神化的缘故,人们想象了很多理由,例如他的妻子黄月英,死后化作了一棵黄果树,守护在了他的坟头;例如他的陵墓中,含有机关,可以让盗墓贼有来无回,等等。其实这些说法毫无依据,仅是传说而已。诸葛亮的陵墓,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没有被盗墓贼光顾,与他临终前的两条命令有关。

一、因山为坟,冢足容棺,不起坟垄

诸葛亮在临终的时候,曾交待道,自己去世之后,要依山建坟,墓穴不要太大,能够放开棺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起封土,设立坟头,更不要树立墓碑。《三国志》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水经注》则记载道:“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也就是说,诸葛亮选择的是密葬,他的葬身之地,早已无迹可寻了,试想,连地方都找不到,盗墓贼又如何下手呢?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疑问,那汉中勉县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为他造的衣冠冢罢了。其中莫说没有诸葛亮的尸体或陪葬品,甚至可能连与他相关的物件都没有,盗墓贼怎么可能白费功夫呢?所以诸葛亮下令密葬,是避免他的陵墓被盗的原因之一。

二、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当然了,如果诸葛亮去世之后,陪葬有大量的珍玩,那么即使他选择密葬,也不一定能够取得什么效果,但是与此同时,他还下达了另外一条命令,那就是简葬。他的临终的时候,明确的交待,自己去世之后,收敛尸体时,用平时穿的衣服即可,而且不需要任何的陪葬品。当然了,以诸葛亮节俭的本性,他也不可能有陪葬品。《三国志·诸葛亮传》曰:“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意思是说,诸葛亮早就曾向刘禅上表,说诸葛家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田地,足够自己的妻儿衣食无忧。至于他自己,出征在外,衣食住行,都要靠官府供给。他不会置办家产,增加家财,等他死的时候,家里家外都不会有余财。结果到了他去世之后,果如他自己所言。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为两袖清风。试想,一个没有任何陪葬品的陵墓,盗墓贼会费尽心力,去寻找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的墓,之所以一千八百年来,从未被盗,并非因为其妻黄月英的守护,也不是因为其墓中机关重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生前留下了密葬和简葬的命令,其墓中没有任何值得盗墓贼眼红的物品,而且无迹可寻。他的这一做法,后来还受到了其老对手司马懿的效仿,《晋书》记载,司马懿临终前留下遗命道:“于首阳山为土葬,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水经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