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资治通鉴的开篇(资治通鉴说什么)

导语:《资治通鉴》开篇第一句话读起来像少数民族语,您读懂了吗?

资治通鉴开头第一句话: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好多人就被开篇这句话整迷糊了,这是写得啥呀?啥意思?读不懂事小,读起来还有点像外语,是藏文?蒙语?英语?(英语当然不可能,英国他娘的娘的娘的娘还没出胎)或是其它少数民族语言?其实都不是,是纯正的,地地道道的汉语,汉文。

其实这是一个纪年方式。写历史总要纪年,现代人用公元纪年,中国古人最早用岁星纪年,后来改用天干地支纪年。这里藏着中国古人看宇宙的秘密。

阅读古籍避不开年份和日期的内容。除了简洁的帝王年号纪年和十二生肖纪年方法外还有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这些都是古籍中常见的纪年方式。

这里我们只简单地说一下岁星纪年法。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期。人们把一周期分为十二分,称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因此,木星被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法。汉太初以后,岁星纪年法与后世的干支纪年法相连接。不过,因为木星实际运行周期不满12年,这种方法存在偏差,导致每积累86年就会多出来一个辰次出现“跳辰”。

从汉太初上溯至秦统一中国时,岁星纪年比干支纪年落后一辰,上溯至战国时期则落后二辰。西汉末刘歆提出岁星每144年超一次的算法,但实际上未在纪年法中应用。东汉改用《四分历》时,废止了岁星纪年法,一直沿用黄帝创立的干支纪年法。

岁星纪年法,将十个天干分别取名为:

(甲)阏逄(yānpáng),

(乙)旃蒙,

(丙)柔兆,

(丁)强圉(yǔ),

(戊)著(chú)雍,

(己)屠维,

(庚)上章,

(辛)重光,

(壬)玄黓(yì),

(癸)昭阳。

岁星纪年法,将十二个地支分别取名为:

鼠年(子)名为困敦,

牛年(丑)名赤奋若,

虎年(寅)名摄提格,

兔年(卯)名单阏(chán è),

龙年(辰)名执徐,

蛇年(巳)名大荒落,

马年(午)名敦牂(dūn zāng),

羊年(未)则名协洽,

猴年(申)则名涒滩(tūn tān),

鸡年(酉)名作鄂,

狗年(戌)则名阉茂(yān mào),

猪年(亥)则名大渊献。

再回来看《资治通鉴》开篇那句: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著雍对应戊,摄提格对应寅,就是起于戊寅年,玄黓对应壬,困敦对应子,就是结束到壬子年。

“起著(chú)雍摄提格,尽玄黓(yì)困敦”。这句话确实是晦涩难懂,很多没有中国历法基础知识的人是根本看不明白,以至于当代很多版本,居然直接把这句话删掉了。其实翻译过来就是:起于戊寅年,尽于壬子年。总共三十五年,即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68年。第一卷的《周纪·一》的开篇就是“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意思就是:这一卷是从戊寅年到壬子年,一共35年。

那么话说回来,司马光为啥搞得这么玄玄乎乎的?

1、他不想给自己惹麻烦。不想用帝王年号纪年法,不用某朝某代的年号。因为是通史,就涉及某个历史时期的多个王朝并存,用谁的年号又不用谁的年号呢?司马光老练,我谁的也不用,我就用中国最古老的岁星纪年法,跟谁都不相干。

2、因为古代中国天文历法属于意识形态问题,属政治立场原则,属政治站位问题,稍不小心,就会被人拎出来,轻则批判,重则灭门。

3、司马光故意用这么古老的名字,也算是守古的表现,表示对王安石等改革派的反对。志在坚持原则,维持古法,坚决反对变法的政治立场,坚决抵制新法的政治站位。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开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