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纸的知识你平时知多少的知识(关于纸的相关知识)
导语:关于纸的知识,你平时知多少
在书写工具中,墨和笔的出现要早于纸,从书写的载体角度讲,它既依赖于笔也依赖于墨。汉代以后,人们摸索出植物纤维湿法造纸的工艺。随着更多的造纸原料被使用,纸张的品质也在不断提升。
从原料上看,除了最早的麻以外,魏晋南北朝期间,树皮、藤、稻草、麦秆等也成为造纸的原料,而到了宋代,竹浆成为最主要的造纸原料。从产地来看,中国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往往重叠,两汉时期,长安、洛阳是造纸中心;东晋,则是会稽、南京、扬州成为造纸中心;唐宋以后,纸的产地则遍布大江南北。
然而,西方造纸体系进入中国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工业化造纸是确定的原料、稳定的可重复的工艺,机器化大生产纸的品质很稳定,价格也低廉。
这样,中国传统的手工造纸就迅速被边缘化,手工造纸越来越依托于书画这个狭小的领域,在其他领域没有办法与西方纸相抗衡。
很多人一辈子写字画画,但他们大多不知道造纸过程或者大略知道造纸过程,却不知道怎样的造纸过程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纸的制造过程比较容易理解,大约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将植物纤维转变为纸浆。
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中,制浆过程极为复杂,时间也长,有时甚至超过一年。
比如制竹浆,每年的芒种前,砍伐嫩竹,然后开一口塘,把砍好的竹子浸泡在里面,要保持水的流动。百日后,洗去粗売和青皮,然后用上好石灰做成浆,入锅(这个过程复杂繁琐,一些工艺要重复),最终取出,就能在石日中春成像泥面状的浆料。
第二,将悬浮于水中的浆料捞起再干燥。纸浆做好以后,导入水槽,搅拌均匀,然后用透水的帘网将悬浮于水中的纤维捞起,将其干燥,就成了纸。
我们用来写毛笔字的纸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纸,特性不同,笔墨效果也不同。纸的各种特性与工艺和原料有极大关联。
单说洇墨的程度。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唐人、宋人留下的墨迹,几乎没有洇墨的,明人的也不算多。直到近现代,洇墨的墨迹才越来越多。
唐人的纸张之所以不容易洇,因为那时的制浆工艺水平不够高,木质素与半纤维素淘汰率较低,另外,会加入黄檗等染色剂,再加上生纸造出以后,还有一些如施蜡、研光等工艺使之变成熟纸。仔细考察古人的墨迹,确实很少有洇水的。可能有些穷书家、穷画家,用生纸作画写字的时候发现了晕墨这种独特的效果,为了能够让这种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开始有了生纸的工艺改进和传播使用。
所以,没有什么好纸坏纸,关键要看适用性。临写唐宋经典,不能用生纸,尤其不能用生宣。临摹宋元名画,绝对不能用生宣:反过来,水墨淋漓的大写意,用熟宣是很难表达的。
纸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生熟、厚薄、硬度、租糙度、透明度、强度、色度等,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纸。一般而言,练习就用毛边纸,创作可以用较高品质的书画纸或宣纸。至于具体的哪种风格用哪种纸,就不展开了。
(文/书法雅园)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