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两只(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表达什么意思)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何有人记成“两只黄鹂鸣翠柳”

小学语文教科书上选入一篇杜甫的名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初看之下,总觉“两个黄鹂”用得别扭,印象中好像过去我们学的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带着疑问赶紧查书,把家里从古至今出版的杜甫集和唐诗选集翻了个遍,均未发现版本上的“异文”,都是作“两个黄鹂鸣翠柳”!

那么是不是只有自己的印象如此呢?搜索网络,发现和我一样的人还真不少呢!甚至不少大学教授发表论文时,还将此句引用错!

那么是用“两个黄鹂”好,还是“两只黄鹂”好呢?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唐代用“只”做量词的情况很少见,一般都是当成“只是”和“仅仅“的意思来理解。比如李商隐的“只是当时已惘然”,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都是这种用法,做量词的用法几乎找不到。

这个是不对的,用的少,不代表没有。

比如白居易《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老鹤两三只,新篁千万竿”、《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朱顶鹤一只,与师云间骑”;

刘禹锡《有所嗟》“只应长在汉阳渡,化作鸳鸯一只飞”。

这些写禽鸟时量词都用了“只”,这种情况在全唐诗中不会少!

第二种说法

从诗的格律上看,用“只”字,从平仄上来看不如用“个”字完美。

绝句有四种基本的平仄格式,这首诗的平仄即为其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只”字属于平声字,“个”字属于仄声字,所以只能取“个”而舍“只”。

这个解释有一定道理。杜甫号称“诗圣”,写诗讲究格律,为了平仄相调,选择了用“个”。但也不完全肯定,因为杜甫诗中也有很多绝句不符合格律。

其余还有从诗句的艺术角度分析的,这里就不讨论了。但这些说法都没解释,人为什么会有记忆上的误差。

我认为造成此种现象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用“两只黄鹂”确实比“两个黄鹂”更恰当,禽鸟的量词用“只”更符合现代人的认知。杜甫作此句诗很可能原先用的是“只”,因为平仄,才改成了“个”,他自己也未必读得顺。

二是大家可能看到一些书里或者网上错误引用此句多了,于是出现了思维惯性。认为应该作“两只黄鹂鸣翠柳”。

不知道这句诗你们有没有记错过?还有哪些诗也有类似记错的现象呢?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