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有过落空的期待吗是什么歌(你曾有过落空的期待吗英文)
导语:你曾有过落空的期待吗?
生活中绝大多数烦恼,是期待落空造成的。
好久没更文章的小喵,今天来和大家来聊一聊,期待落空给我们造成的影响。
一、期待很微妙,天真与索取仅在一线之间说到索取,下意识联想到的是付出,而不会有人,把天真和索取联系到一起。是的,二者看似毫无关联,但基于期待之上,探讨二词的话,其中大有可谈。
期待王子找到灰姑娘是天真。而期待王子在找到灰姑娘的同时,手中拿的不仅仅是,只有灰姑娘才能穿得上的水晶鞋,还要有,早就为灰姑娘准备好的,海边豪华别墅、绝版南瓜车;真诚谦卑的态度;海枯石烂的誓言...附加了太多个人私欲的期待,则是索取。
从天真过渡到索取的过程,也就是把自己的期待强加于他人的过程。
天真与索取反馈给人的感受,也是大相径庭,天真反馈给人的是浪漫自由、无忧无虑;索取反馈给人的则是永远填不满的理所应当。
平衡天真和索取,试着去付出。
罗曼·罗兰曾说:“在婚姻中,每个人都要付出,同时也要收回点什么:这是供求规律。”
当然,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婚姻,也适用于友情或爱情。我们无论处于哪段关系中,如果过多的索取,把别人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不懂珍惜,最后失去的,可能不仅仅是天真烂漫的心,甚至连一段关系也会就此终止。
二、以自我为中心的期待,容易让人变成“吸血鬼”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共情的期待,只不过是进入自我沉浸的状态,持续的索取罢了,也是为了满足无所不能的幻想,以此来抵御内心的脆弱感。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里,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希望能够随意地指使照顾者,所有需要都得到迅速温暖的回应,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这种「原始的全能感」,是为了应对残酷的现实——他连独立能力都匮乏,弱小得无法靠个人力量来生活。
正是因为没有实际的控制感,才需要外界无微不至的呵护。当无所不能的自恋需要得到满足,孩子才逐渐可以克服无助感,还有对未知的恐惧,勇敢地去探索外部世界。
要是这个阶段被阻碍,没有得到父母体贴入微的关怀,你很可能表现出“吸血鬼”的状态——要求恋人百依百顺,把对我们需要的满足放在第一位。
以成年人的视角来看,这是很自私,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所以大家忿忿不平,觉得没有义务做到这个程度。
但根据心理发展的角度,这或许是一个全能感没有充分发展,「固着」在原地的小孩,尝试去自救去迈入新阶段的表现。
把男朋友的荷包压榨干净,要求他提供一百分的情感回应,从象征意义来说,和期待养育者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没有区别。可悲剧的是,父母接受婴儿的依赖,而成人世界里的小孩,却不一定能得到伴侣的理解和包容。所以才有索取型人格一说。
三、期待放大孤独,令人落入庸俗在成长阶段缺失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导致自己的内心世界空虚脆弱,进而演变成索取型人格,只有通过对他人的索取,才能弥补自己的心灵空缺。
但是有的索取,并不是因为真的需要,好像离开他自己没办法生活。而是去试探另一半,尝试复制熟悉的,充满伤害性的相处模式。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点点地消磨对方的耐心,最后因为另一半再也无法忍受而分手,不断地经历痛苦的,让自己失望的结局。这个过程,心理学上称之为「强迫性重复」。
这种重复,会让你放大孤独,陷入对他人、对外界的纠结中无法自拔,而忽视与自我的相处,久而久之,失去了独处的能力。
叔本华曾说过:“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他还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上流社会参加社交聚会需要把自己变得平庸。”
人的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
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他们才追求庸俗的娱乐、社交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
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手段,莫过于拥有丰富的内在,即丰富的精神。
小结西塞罗说过,“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把对外界的期待,转移到自我相处上,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独立空间,更是你避免庸俗的门径。
本文内容由小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