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社交恐惧症的24个表现人太老实(社交恐惧的根源)

导语:社交恐惧其实是一头纸老虎,只要看清了,一戳就破

《洋葱》这首歌里有唱到”大家都吃着聊着笑着今晚多开心,最角落里的我笑的多合群,盘底的洋葱像我,永远是调味品,偷偷的看着你,偷偷的隐藏着自己”, 这首歌虽表达的是暗恋的主题,但换个角度来看,你会发现你身边有那么一部分人,在闲聊聚会的时候显得很笨拙或者很冷漠;不愿意暴露人前,习惯把自己边缘化、透明化;不习惯与人攀谈,闲聊时话特别少,而且时刻神经紧绷着。我们把具有这些特质的人模糊的定义为“内向的人。”

当下这个时代,不可否认社会资源更多的象外向型人倾斜,无论找工作、谈恋爱、交朋友等,外向型表现的人都会得到相对更多的机会,容易害羞腼腆的人则总是处处碰壁。大多数内向性格的人都想过要做出些改变,来更好的融入和适应这个社会,而“不爱说话”、“回避社交”似乎是内向者最显眼的标签,因此大多内向者也是最先想从这两方面做出改变。我曾经就是一个不爱说话,有着严重的社交焦虑的人,相比以前,现在的我虽然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社交高手,但确实成功的摘掉了上面说的那两个标签,因此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个人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

显示原图

02

不爱说话

想要揭掉这个标签,首先要清楚自己为什么不爱说话?原因大致有三点:

1.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是内向者在交谈中最常遇到,也是最苦恼的问题,是导致冷场的最大尬因。有人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因为自身学识、见识积累的少,谈话没有素才。”我觉得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且不是主要原因。能言善道的人不一定是见多识广的人,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个能言善道的人,因为在社交中大多数的言语都是闲聊,即生活中琐碎的日常行为和现象,一个清醒的生活在大众社会的人,都具备这种以日常生活为经验所组成的谈资。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可以成为我们在闲聊时的助力,但只凭借见识和学识未必就能侃侃而谈。

其实闲聊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对这种场合和交谈方式的应激性;你会发现真正的健谈者总是能快速且恰到好处的回应对方,甚至带动整场谈话的节奏,你也许会说他们思维敏捷或情商高,但这些同见识和学识一样只是提供助力而已,根本原因是他们对这种情景及闲聊方式的适应性,形成了一种类似条件反射的本能,太过刻意和小心反而很难形成轻松愉悦的沟通。

所以要想摘掉“不爱说话”的标签,首先你要让自己适应这种交谈方式和情景,那么你就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多练习与人交谈,最起码你不要主动回避交谈,不要怕无话可说导致冷场,能说几句说几句,把自己想表达的表达出来就好,哪怕只是几句话,因为重要的不是你说了多少,说得对不对,而是你能否把自己置于轻松的环境中表达,所以我不提倡为了锻炼表达而刻意生拖硬聊,这反而会让你越来越对社交和沟通感到抵触与恐惧,越来越在乎自己的言行表达,陷入一种类似与佛家讲的“我执”境地,你应该追求的是一种类似于道家所说的“无为”境界,放松心态,顺其自然的表达。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言行,刻意追求每场对话都尽善尽美,当然这里不是说要你口无遮拦的乱说,而是要“从心所欲,不逾矩。”

2.不知道该不该说,在犹豫中错过表达

其实总是犹豫这句话该不该说,是由于过于审视自己的言行,也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对自己苛求完美,也不要苛求每一次沟通都必须完美收官。

内向的人徘徊在嘴边那些话,大多数还真不是什么伤人的话,与其说不知道该不该说,不如说适不适合说,这类人的言语从构思到表达实际上已经比别人多了一道关卡,换句话说,那些不该说的话是不会让你犹豫的,你会很果断的把他们扼杀在前面的几道关卡,而能到最后这一道关卡并使你犹豫的话,一般情况下在外向型人中是已经过审了的,可以表达的,因为他们没有这一道关卡。你比别人多的这一道关卡是内向者对自己的过度保护,但它同时也成为了你沟通的障碍,它的作用不是用来甄别你的言语是否友善,而是避免你处于尴尬或窘迫的境地。

因为内向者最怕的就是处于这种境地,比其他人要怕一百倍,为避免处于这种境地他们可以放弃很多东西,尤其是独立性,为了避免让众人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他们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甘愿沦为附和的应声虫,他们会不自觉的想办法使自己透明化,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为的只是避免暴光人前的尴尬。可你要知道,一个敢于发出自己声音的人才是有魅力的,这来自于人的自信,独立和善于思考的品格。别人的意见可以参考,但不能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丧失了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丧失了自我。

我们应该学会适应某些条件下尴尬和窘迫的处境,而不是一味的回避,因为人人都会失误,也都会犯错,丢不开面子,放不下尊严,扮演不了在众人嬉笑声中不断进步的角色,一味的以牺牲体验为代价来回避这种处境,那我们只能是生活中的看客。所以沟通表达不要犹豫吞吐,要清晰明朗,言简意赅。体验和行动不要畏畏缩缩,要专注投入,正大光明。

3.想尽快结束交流

想尽快快结束交流有时并不是内向者对交谈对方厌烦,有时甚至在很欣赏或喜欢某一个人时,他们同样也会不自觉的做出这种结束交流的暗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矛盾的举动呢?因为他们为了保持住当前的相处状态,都说多沟通多交流情感才能更深入,但内向的人是没有这个自信的,他们害怕在沟通下去的话自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甚至说错些什么,有时他们也会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外向型的人,他怕再继续聊下去的话,会被对方识破,而且自己扮演的也很累,所以想尽早结束,回去做个调整,就像电池充电一样,他们在独处的时候就是给自己蓄电的时候,但这点量可能在一场社交活动中的开头就已经耗尽了。

其实内向的人不必刻意压抑和伪装自己,停止对后果的担忧,沟通时多投入一些,这样比起逃避要好得多,过于在意别人的想法,只会让自己辛苦,在别人的评价声中逐渐迷失自我,我们生存的意义也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以获得他人对你的积极评价。人应该学着勇敢,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坦诚的面对他人和自我。

03

回避社交

内向的人似乎对社交有一种恐惧和焦虑,因而会想方设法回避社交。那么这种恐惧和焦虑源自何处呢?

首先是社会评价的影响,由于社会资源更倾斜于外向型的人,所以在人群中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仿佛只有外向型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混得好,吃得开。能言善道,八面玲珑的人为人所称道,而沉默寡言,老实本分的人却经常被取笑。当客观的社会资源和主观的社会评价都倾向于外向型的人时,内向型的人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能力及天分上有所欠缺,而人一旦开始怀疑自己,就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再加上外界的评价和社交生活的弱势,不断恶性循环形成负反馈,这时他们就会以回避社交的方式来隔绝这些负反馈,是一种类似于掩耳盗铃般的自我保护;有时即便迫于无奈的进行社交活动,他们也会缩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尽可能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但其实他们并不讨厌社交,有时甚至比其他人还要喜欢,因为他们缺乏交流,会有孤独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于社交他们其实是喜欢的,他们恐惧和焦虑的不是社交的目的,而是社交过程中的交互行为。那么想要做出改变,首先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一味的回避,只会让你沉溺于短期的安乐之中,而不做长期的投入。毁掉我们的也从来不是我们所恐惧和憎恶的,而是我们所沉沦享受的,当然内向者肯定都知道要怎样做出改变,但却总是知而不能改,改而不能恒。

要想长期的坚持下去,以致彻底改变,首先要想清楚你自己焦虑和恐惧的是什么,给自己预设一个最坏的结果,然后客观的审视一下,你会发现你所焦虑和恐惧的都往往都是短视的和肤浅的,相比长期坚持所带来的突破和改变实在不值一提。

其次你要建立自信, 要接受当下的自己,才能对自己有真正的认识,才能去寻求突破和改变。碰到社交机会想去那便去,不要担心到场后的种种,顺其自然的进行社交行为,不怕话少,也不要怕说错。这样会不会带来问题?一开始肯定会,我说过这不是一个舒适区,但带来的问题不会是灾难性和原则性的问题,而是使你发现自己的社交方式、行为及沟通技巧等问题,只有真正的遇到了问题,通过反思捕捉到了问题所在,你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出改善,才能持续累积经验,直到做出突破。

04

作为一名曾经的社交恐惧症患者,我最后的一点想对内向者身边的朋友说,不要总在聚会等集体场合反复的取笑他的寡言少语,或以教导的口气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在公众场合指示他要多说话,那样你只会让他更加不知所措,况且内向从来不代表不懂社交礼仪,相反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表现,可能反而是在乎的太多,才受局限。

其实把有上述表现的人模糊笼统的定义为内向是很不合适的,与其说上面是在讨论怎样改变内向的性格弱点成为一个外向型性格的人,不如说是如何克服社交恐惧让生活变得更好,因为内向和外向本身都是中性的词,无褒贬之分,内向不会成为你前进的阻碍,而社交恐惧症会,你不必强迫你自己变成一个外向型性格的人,但你真的有必要克服你的社交恐惧,他就像心头上的一头拦路虎,成为体验精彩生活的障碍,但它其实只不过是一头纸老虎,只会张牙舞爪,只要你认清它的本质,它就不足畏惧,勇敢的对它发起挑战吧,胜利后你将赢得更精彩的人生!

本文内容由小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