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明朝的刘瑾是怎样一个人(刘瑾是明朝哪个年代的)

导语:明代巨奸刘瑾权擅天下,如何死在一个更“奸”的忠臣布下的局里?

有人来禀报:公公张永带着锦衣卫的人已经冲进府第!

刘瑾并没有慌乱,大风大浪闯过多少,曾经的死党张永不久前是闹了些矛盾,两人在正德皇帝的面前撕破了脸皮,还动了手,但毕竟是一条线上的人,就凭他?能把我置于死地?

只是刚才在宫里,张永向皇上报捷后喝酒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任何迹象,怎么我刚回到府里,这短短不到一个更次的时间,张永就带着人来抓我了?

权力几乎可以与坐着的皇上分庭抗礼,被人称为“立皇帝”的刘瑾根本不知道,此时他已经掉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局里,他的生命已经开始读秒,而张永正是这个局中最关键的棋子。

张永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刘瑾收进口袋。此时面对多年的兄弟,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全然公事公办的样子,不跟刘瑾狐疑的眼神对视,干脆利落地把刘瑾送进了菜厂的牢房,并“分遣官校封其内外私第”。

第二步,就是要把这个口袋收紧,再扎上绳子,不能让刘瑾再与皇上有对话的机会。

虽然在宫里张永拿出了反叛的安化王朱寘鐇的檄文,跪呈皇上痛诉刘瑾要谋反,大乱将至,但正德皇上并不相信刘瑾真的会反。

可再看到张永——这个曾经与刘瑾一党、号称“八虎”之一的人长跪不起,正德也心知事态必然严重,但朕必须让证据说话才行。于是,第二天,皇上果然来到了刘瑾的府第,抄家的事,他亲自办。

从刘瑾的府第中共查抄出黄金二十四万锭,另五万七千余两,银元宝五百万锭,另一百五十八万余两,数额大得惊人,这个奴才竟然弄了这么多的脏钱!比我大明的国库还多,比我这个大明皇帝还富!但这都没有让皇上下了杀掉刘瑾的决心。

随着一件件违禁物品被呈上来,当玉玺玉带这些大逆不道的东西赫然陈列在眼前,尤其从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里抽出暗藏着的两把匕首的时候,皇上再也无法平静,大怒道:“这个黑心奴才果然要反!”

此时身在牢房之内的刘瑾,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号称“内相”,曾经权倾天下的人,满以为皇上会念及这么多年来的感情,当面听他给个说法。他自信只要有这样的机会,他就有能力打动心软的皇上,再次逃出生天。

就在不久之前,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与太监王岳、范亨、徐智等人弹劾刘瑾误国误民,皇上也也曾动怒,准备出手收拾他,但刘瑾等人在皇上面前很冤屈地大哭一场,皇上就轻轻放过了他。而发动这次弹劾的刘健、谢迁被迫辞官,王岳、范亨、徐智等人被发往南京充军。这些小崽子竟敢跟“立皇帝”作对,刘瑾派人在半路上将王岳、范亨追杀,又将徐智的手臂打断。

再说,纵然判他死刑,现在也只是八月份,还不到秋冬时节的行刑时间,他毕竟还有回旋的余地。

但这只是刘瑾一厢情愿的想法。张永在发动此次攻击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第三步,因为那位同谋告诉他,打蛇不死,将“祸不旋踵”,意思他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张永给皇上建言:“此不可缓。”意谓刘瑾党羽众多,必须从重从快,成犁庭扫穴之功。

故所谓会审也只是走了过场,定罪三十余条,结果当然遵从皇上的意见,直接凌迟处死!

当刘瑾被推上刑场,面对刽子手明晃晃的尖刀的时候,他才相信皇上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了,他才明白自己被人雷霆一击,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但让他死不瞑目的是,就凭他张永?不可能有如此缜密的计划,谁是站在他背后影子里的人,他到死也不可能知道了。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刘瑾凌迟之刑持续了3天,他生受3357刀。不少受过其害的人纷纷买其身上一片肉,祭奠死者,有的还生吃泄愤。

随后,第四步也紧锣密鼓地推出,斩草除根。于是,刘瑾的余党全部被捉拿处置,朝堂为之一清。

至此,张永才把一颗心放进了肚子里,心里暗暗称赞当时给他定计的高人——杨一清。

此时杨一清可以浮出水面了,他才是整个攻杀巨奸计划的主谋。

杨一清官任右都御史,此人文武全才,因不依附于刘瑾而多次受到迫害,被诬陷下狱,罢官归里。这次宁夏安化王反叛,因为他熟悉边务,才被朝廷再次起用总制军务,以泾阳伯神英为总兵官,而按照惯例必由太监监军,这次监军的人选正是张永,三人统率大军西征。

杨一清是被后世人推重为像唐代名相姚崇一样的人物。这次出军,他知道安化王本不足惧,荡平只是时间问题。他谋划的是另一件更大的事情,如何借这次机会,除掉朝中的大奸宦刘瑾。

首先是反间计,如果能顺利策动已经与刘瑾有隙的张永,则计划成功第一步。

但张永有没有这个动机和胆量呢?

杨一清与张永有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在他的手心里写了一个“瑾”字,替他大抱不平,从张永的表情看出其对刘瑾的愤恨之意,杨认为有机可乘。

于是他说服张永,此次正是天赐良机,如果能够一举扳倒刘瑾,那司礼监还不是公公的囊中之物?

张永起初忧心忡忡,说刘瑾现在“枝附已成,耳目广矣”。意思是皇上对他宠信有加,他的羽翼丰满,很难动摇。

杨一清说,我们现在正握有一件让皇帝对他起疑心的利器,就是安化王的檄文。

事实上,他们出兵之后,大军尚未至宁夏,安化王被参将仇铖等人擒获,叛乱已被荡平。而安化王当初的檄文可以大做文章,文中称要“清君侧”,誓要除掉刘瑾,并列举了他的十七项大罪,最重要的一项即是谋反重罪。

杨一清劝说张永把檄文送呈给皇上,正是计划的第二步——借刀杀人。

“公于此时上寘鐇伪檄,并述渠乱政,凶狡谋不轨,海内愁怨,大乱将起。上英武,必悟,且大怒杀瑾。”

虽然张永知道,“谋反”两个字可以引发任何一位皇帝最敏感的反应,仅凭这样的一个檄文,还不是刘瑾谋反的直接证据,皇上可能不会把刘瑾怎么样,于是反问:“即不济,奈何?”如果不奏效,怎么办?

杨一清说:“别人说,皇上也许不信,皇上这次派你监军,正是因为对你格外信任。如果皇上万一还不信,你就跪下请死,愿剖心而死来证明你的忠心。”如此,“瑾必见杀”。

计划第三步,为恐夜长梦多,必须步步紧逼,一鼓作气。

杨一清又说,一旦皇上动心,你再次“涕哭顿首,得请即行事,无缓顷刻。”意思是恳请皇上马上动手抄家,刻不容缓。只要能走到抄家那一步……将其谋反之罪坐实,就大功告成。

说到这里,张永已经有了信心,他也决心殊死一搏,话说得还很敞亮:“老奴何惜余年报主乎!”

张永回京,向皇上报捷,皇上置酒犒赏,开始刘瑾也侍坐,后来退下。于是张永拿出檄文,按照杨一清的计划,声泪俱下,开始执行他的“清君侧”计划。

第四步,查封了刘瑾的府第之后,张永有一夜的操作时间,说是“无中生有”也好,“借尸还魂”也好,“偷梁换柱”也罢,总之从刘瑾府第里搜出来了大逆不道的玉玺玉带,至于这到底是他自己准备的还是安化王的,那只有天知道了。所以把事情努力推到抄家那一步,即使这些东西不存在,单从刘瑾家里抄出来这些年他贪墨的的银,也足够“压”死他了。

也许是刘瑾恶贯满盈,冥冥之中自有天助,锄奸计划比杨一清想像中进展得还要顺利。

事后,张永进岁禄,兄弟均封为伯,杨一清也被升职为户部尚书。

太史叨叨令感言:君子与小人的争斗,往往是君子流血又流泪,如文中所写刘健和谢迁等人,直道而行,不仅扳不倒对手,还把自己都搭进去了,连玉石俱焚都做不到,玉是焚了,顽石还更加嚣张。而杨一清审时度势,四两拔千斤,以奇道行之,即扭转乾坤。

孙子言,兵者,诡道也。今谓政者,谲道也。夫清明之朝,君子不妨正道浩歌,昂视阔步,是谓正则守经;若奸邪当道,戆直者死,无益于世。夫谲而倍之,奇奇得正,是谓乱则从权乎?

参考资料:《明史》、《中国通史》、《今言》

本文内容由小姬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