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亿年的森林大部分是(地球原来有的森林面积)
导语:3.06亿年前的地球告诉人类:森林并非是越多越好
我们常说一句话,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是重要的地球资源之一,除了人类离不开它,不少动物们也不能脱离森林生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崛起,森林覆盖率也在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城市打造森林友好型,追求高森林覆盖率,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大家的印象里,森林茂密就意味着里面植物种类繁多,对应的,动物的数量也会上升,植被会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我们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好。
其实早在几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连在一起,在那片大陆上有着一望无际的森林。但不要羡慕当时的生物们,因为这些森林带给它们的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生态生活,而是一场灾难。
让我们拨回地球时光的指针,回到那场森林带来的毁灭。
森林的作用森林是一种统称,指的是一定区域里的植物群落,按照里面的植物种类,森林可以被分为很多类型,比如寒带的针叶林,热带的雨林,海边的红树林。不管是哪种森林,都在自然生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森林的植被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也会吸收其他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当森林覆盖率达到一定规模后,空气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森林的绿色有助于舒缓眼睛周围的肌肉,消除眼睛疲劳,对于眼部疾病和青少年近视有显著功效。
除此之外,森林里还含有一种物质负离子,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有辅助作用。大病初愈的患者也急需负离子强化身体恢复,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疗养院都修建在森林附近的原因。
森林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草药、食物,同时里面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也提供了科研价值。甚至我们现在离不开的化石燃料,都是亿万年前的森林经过变化形成的。
当自然灾害降临时,森林也能为我们提供保护,森林能稳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有效减少山洪泥石流;沙尘暴肆虐时,能挡住并吸收一定量的浮尘。
对于地球来说,森林负责维持碳循环,保持地球的温度,因为它杰出的贡献,森林又有“地球之肺”之称。
森林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森林,可能远比人类想象的古老,据科学家考察,地球上现存的一些森林,其历史十分古老,里面的植物更是横跨了整个生物进化历程。
在大约4亿年前,植物的祖先离开了大海,第一次登上了陆地,此时的陆地一片荒芜,全是坚硬的岩石。由于是海生生物,植物肯定不能离开水,于是它便在海边的岩石上生长。这个时候的植物没有根,孤苦无依,随时一个海浪就有可能把它冲向更远更深的陆地。
当时的陆地干旱缺水,只能寄希望于可怜的雨水。为了能在水资源稀缺的内陆生活,一些植物进化出了根,目的是为了锁住来之不易的水分。根的诞生让植物有了与岩石一较高下的底气,在长达千万年的你争我斗中,岩石做出了妥协让步,褪去了自己的强硬让自己变得柔软疏松,就便是地球上第一捧泥土。
从此之后,泥土变成了植物最爱的生存环境,有了前辈们的开疆拓土,海里的其他后辈们也开始登陆,在这之中诞生了地球史上第一片森林——蕨类植物。这些低矮的蕨类植物构成了海边森林,开始制造氧气,稀薄的地球大气,正在慢慢被植物们填满。
既然已经踏上了征途,就不可能退步,很快植物们在陆地上展现了超强的进化潜力,在这之中诞生了裸子植物,我们今天熟悉的银杏,松柏就属于裸子植物。它们比蕨类更高大,更繁茂,自然就会产生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加上裸子植物比蕨类更耐旱,它们到达了蕨类无法前往的干旱地带,没有了竞争,它们疯狂吸收地下的氮磷钾等元素,一个个长成了参天大树,这个时期,地球的含氧量达到一个峰值。
然而地球不单单是植物的地球,随着动物的登陆,裸子植物的一个缺点显现了。当时最多的陆地动物是昆虫,它们受到氧气浓度的影响,体型比今天大许多,一只蜻蜓就有一只鸽子那么大。
这些昆虫以裸子植物为食,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包裹,直接暴露在外,这就让它们十分容易被吃同时也十分好吃。这个时候一批种子被包裹的被子植物异军突起,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还要耐干,并且当时的高氧浓度时常造成森林大火,裸子植物的种子很容易在大火中全部烧死,而被子植物能保护自己的种子,长期自然选择下,被子植物占据上风。
现在的森林,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共存,最早登陆的蕨类只能蜗居于两者的看不见的潮湿角落。
森林引起的灾难人类因为曾经过度砍伐造成了许多恶果,在吞食了这些苦果后为了补救,现在正提倡积极种树,似乎我们都有一个共识,树越多越好,这样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其实森林太多,也不是好事,不信,地球可以告诉你。
一提起大灭绝,我们脑海里就会冒出陨石、火山、地震,仿佛觉得灭绝事件是因为地球地质活动引起。其实不然,历史上整出大灭绝事件最多的,反而是不起眼的生产者们。最早的生产者是海洋里的蓝藻,它们因为释放氧气氧化了整个地球,造成地球变冷,冰冻了整整三亿年。史称“休伦冰河期”。
而造氧能力更绝的植物们,直接让自己都灭绝了。
我们常说温室效应不好,那是因为建立在我们现在的环境情况下,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于稀少,地球自己产生的热量无法经二氧化碳层反射,气温会开始降低。3.06亿年前的地球,就是如此。
森林里的植物们跟打了鸡血一样疯狂生长,利用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碳转化到自己体内,那个时候的碳排放量不如今天,所以很快地球处于了一个碳失衡的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不足以维持住温度后,整个地球开始变冷。那些吸收了碳的植物们也纷纷倒下,可是被它们榨干的碳固定在了原来的身体里,一时半会儿回不到大气,于是就会全球变冷,直到碳到达平衡,气温开始回升。
3.06亿年前的石炭纪,因为森林覆盖了整个古大陆,吸干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冷,生物灭绝,史称“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
好多物种没能挺过来,灭绝在了历史长河中,其中就有疯狂输出氧气的植物们。
灾难化解看到这里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看起来一身优点的森林,原来还有此等破坏力,3.06亿年前的的地球实实在在地告诉了人类:森林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那么我们若是如今过量种树,也会发生这样的惨剧吗?
答案是不会,因为有一种神奇的生物替我们终结了这个灾难。那个生物就是昆虫。
昆虫是森林的大敌,病虫害是现在林业部门重点注意的事项。难道是因为现在地球上有足量的昆虫可以吃掉多余的植物吗?
并不是,在昆虫诞生之前,地球会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植物释放氧气,榨干二氧化碳,然后全球变冷,接着过个千万年碳回到大气中,然后植物又开始生长,二氧化碳又被榨干,又变冷。
为什么会陷入这种死循环?因为当时地球上的分解者们很少,而植物的尸体过于坚硬,真菌细菌只能慢慢分解,这个速度跟不上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脚步。
等昆虫登陆后,它们也以植物为食,比起细菌真菌,它们强有力的嘴,可以切割破坏植物,被昆虫咬过的植物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分解者进入,使得植物的分解速度加快,最终昆虫打破了这个死循环,至此之后,地球上再也没有发生过因森林太多引起的毁灭性事件。
森林的现状关于森林多引起灾难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担心,比起几乎不会发生的事,更应该担心的是我们现在的森林已经到了无法中和多余二氧化碳的地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砍伐毁坏了大量的森林,将它们变为牧场、农田、住宅区,将木材作为商品出口销售。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每天有数百个足球场面积的雨林在消失,与此同时温室效应正在加强,南北极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
森林倒下后留下的泥土,没有人类想象的肥沃,没有了树木来固定,一场大雨就会让它流失殆尽,很快人类又会去找下一块土地,砍伐下一片森林,森林越来越少,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土地荒废,接着再砍伐再流失,恶性循环。
森林的消失也加速了动物们的灭绝,据悉,森林里的物种数量连年下跌,不少常见的森林动物已经宣告灭绝。
不用担心森林太多拖垮生态,因为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可能多少森林都不够。
保护森林森林犹如地球的肺,没有了肺,地球无法正常呼吸,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但凡遇上这种生态灾害,越是食物链上层的生物越容易灭绝,想想现在谁正站在这个位置上?
同时,森林作为地球最大的基因库,除了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外,还对人类研究微生物有极大的作用,我们常吃的蘑菇、木耳最初就来自于森林。
保护森林刻不容缓,如果说3.06亿年前因为森林太多发生了灭绝事件,那么现在因为森林太少,又会发生怎样的灾难呢?没人能说出具体答案,每个人都得去承受那个答案。
结语3.06亿年前,因为森林过多,耗尽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引发温室效应变弱,全球气温下降,最终拖垮了地球生态,这便是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
而如今,因为人类对森林的砍伐,加上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地球进入全球变暖,人类面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危险。
可见,森林也是一个变量,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一切都在地球的掌握之中。没有什么是一尘不变的,地球会自我调节,在这个调节过程中失去了谁它也不会在意,因为没有了这个物种,总会有下一个去填补,但对物种来说,那便意味着生存或死亡。
本文内容由小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