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存在与时间出自以下哪位哲学家(存在与时间是谁的著作)

导语:西方哲学中的一部天书《存在与时间》,能读懂的全是牛人!

01一部天书《存在与时间》

作为一本典型的大部头,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内容浩博,结构庞大,讨论的问题众多且相互纠结,此外,语言的晦涩,用词的“新颖”,所有这些都给初学者的阅读和理解带来巨大困难。此书的主体思想认为生存在世界上的“人”,必将通过情绪、领会、语言等方式与各色各样的物事打交道,世界也就在这种展开中同时成为人的舞台。

值得庆幸的是,《存在与时间》的线索是格外清晰的,虽然重要的线索也绝不仅只一两条。但《存在与时间》的结构性的大线索主要有两条,而且很清晰:第一条是对存在问题的重新理解和历史梳理;第二条是对人的生存经验的现象学分析。把握住了这两条线索,也就整体上把握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希望,通过对人(“此在”)这种特殊的存在者的存在进行现象学的、也就是存在论的分析,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追问西方哲学最古老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地基,并给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答案。

虽然关于一般存在的意义问题,海德格尔最终没有建立起他的“一般存在论”,然而,他建立的“人的存在论”却是自给自足的。也就是说,从两个大的结构性线索看,《存在与时间》是一部完整的人的存在论,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海德格尔对于人的生存经验的现象学分析,由此我们必须要面对两个生命概念:本真和非本真。

02两个存在概念:本真与非本真

那么,在《存在与时间》中,本真和非本真作为两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在海德格尔看来,什么叫做本真的,什么叫做非本真呢?

在第9节中,海德格尔指出了人这种存在者的特殊性,在他看来,正是基于这种特殊性,对人的存在论分析才可能成为解答一般存在问题的准备。海德格尔认为,人的特殊性有两点:首先人的存在是“生存”,其次人的生存是“向来我属”的。人的“生存”主要是和“现成存在”相对立的,即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是什么,而是他如何去是,这个顺序要弄对。

“向来我属”说的是,人这种存在者的存在,也就是他的生存,在任何时候都是属于他自己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被别人所代替。 紧接着,海德格尔说,人的存在作为向来我属的生存,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可能性中,人的可能性并不是人的存在的一种“属性”,这就意味着,人可能“获得自己本身;它也可能失去自身”。 海德格尔说,选择了自身和获得自身,这种人的存在可能性、存在方式,就是生存的本真状态,相反,失去自身的存在可能性和存在方式,就是生存的非本真状态。

03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之间的关系

首先,本真状态更为源始,非本真状态唯有基于本真状态才有可能,只有当人“就其本质而言可能是本真的存在者时……它才可能已经失去自身”。

其次,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之间不存在价值的高低,“此在的非本真状态并不意味着‘较少’存在或‘较低’存在”, 相反,人“首先和通常”就处于他的非本真状态中,受着非本真状态的规定,并且,这种人“首先和通常”所处的非本真状态是“一种积极的现象”, 而不是消极的、欠批判的现象。

如果我们沿着本真和非本真这两个概念所指明的线索来理解《存在与时间》的话,那么,海德格尔赋予这组概念之区分的意义就必须首先得到理解。海德格尔究竟在什么意义上做出本真和非本真的区分?它是一种道德的区分,还是一种纯粹现象的区分呢?

正如前面提到的,海德格尔否认本真和非本真的区分具有任何道德意义。海德尔格认为价值取舍和爱恨判断不一定就是道德的,而非道德或超道德的价值取舍和判断毕竟也不同于绝对中立的、纯粹现象上的、不带任何价值倾向、像区分两种颜色一样的客观非感性的区分。

04人的本质——操心

在提出人的“本质”之后,海德格尔详尽地呈现、解释了人的各种存在现象,分析了人的诸多“存在论环节”,最终得出了能够把这些存在论环节统一起来的存在现象。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的各种存在现象和诸存在论都根源于“人的操心或操劳”,我们必须在“操心”的基础上理解每一个环节,才能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因此,想要理解《存在与时间》,我们就要首先理解什么叫操心。

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操心是指人的这样一种规定性,即人这种存在者的存在,总是“先行于自身的世界中来照面的存在者” 的存在。“先行于自身”所说的是人的“去存在”的可能性,即人总是面向他自己的可能性来筹划自己,来发展他的未来可能性,他即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者。

很明显,先行说的是人的生存,人的选择和人的自由,说的是他还为形成的事情。同时,海德格尔强调,人的自由不是“异想天开”和毫无约束的。根据“操心”,人在先行筹划着的同时就“已经在世界中了”,而这是人无法选择的。人无法选择他存不存在,因为他已经存在;人也无法选择他存在于怎样一个世界,因为他已经“被抛”给了他存在于其中的那个世界。你的家庭父母、你的社会身份、你的存在环境,这都是早已注定好的,我们只能硬着头承受,却无法选择。

05作为存在者,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的

“被抛”的性质意味着,尽管人就是他的可能性,然而,他同时不得不承载着同样多的不可能性。他不可能不在他所在的时代,不可能不经历他经历着的历史,不可能不生于特定的身世,操劳特定的事情,和特定的人群共处、操持。这是由他出生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已经在世界中的被抛性和先行于自身的生存性是相互纠缠的,人“在已经在世的存在中先行于自身”。 人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这是一个矛盾和悖论。他的生存在于他的选择,然而时时刻刻有一个他无可选择的世界摆在他面前。这个世界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现实。

海德格尔把这种既自由又不自由的纠缠状态称为“实际的生存”。人的实际性也就是他的被抛性,他从一出生就已经被抛给了一个实际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中,他有所筹划、有所选择地自由生存着。而这就是我们作为人其做存在的本质。

06人的自由选择和对死亡的逃避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实际的生存,而人可以自由的去选择。他可以选择本真地存在,也可以选择非本真地存在。那么什么叫做本真地存在,什么叫做非本真地存在?

海德格尔说,人活着就有各种可能性,而最极端的可能性是死亡。死亡并非存在的终结,而是向着终结的存在。把死亡理解为存在的终结,是把死亡理解成了某种现成的现象,也就是非本真地理解死亡。本真的死亡不是现成现象,而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死亡是“向死而存”。另外,死亡是人最本己的可能性,因为“任谁也不能从他人那里取走他的死”,每个人必须自己向着自己的死而存在。

因此,人要想本真地存在,就必须本真地理解和面对死亡,也就是要向着自己的死亡,将自己筹划到自己最本真的可能性中去。实际上,正是因为人具有死亡这种最极端的可能性,正是因为人在本质上是向死而存的存在者,所以他才能够向着其他各种可能性筹划自身,才能够生存和跃升而不是仅仅现成的存在。

相反,非本真的存在状态,就是不去面对死亡,或在恐惧中逃避死亡、歪曲地理解死亡。海德格尔说,在这种情况下,人就让自己消散在周围来返照自己的事物中,让自己混迹于常人中,以逃避死亡,由此也逃避最本真的自己。

07良知就是对生命的本真理解和勇敢面对

海德格尔通过《存在与时间》告诉我们,消散于周围日常来反照自己的事物,就是从世界内部的存在者出发来理解人,也就是把人理解为他所从事的、他为之操劳和奋斗的——“人做什么,他就是什么”。普通人通过诱惑、安定,以及把人同他本真的死亡之真相疏远,来逃避死亡,远离死亡带来的恐惧。

人始终是被抛于这个世界的,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被断送了另一种可能性。在海德格尔的世界里,人不仅对于他已经被抛入的那个世界,对于他的时代和历史、身世和伙伴、家庭无法加以选择,而且,在人能够自由选择之处,他也毕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而且还要为此承担起这种选择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被抛性,勇敢地直面这种被抛性,一边承担起这种被抛性,一边筹划着生存,就是一种生命的本真生存。海德格尔称这种对被抛性的本真的深刻理解和真诚面对为“良知”。

08《存在与时间》中的思想金句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我们绝不应该让恐惧或别人的期望划定我们命运的边界,你无法改变你的命运,但你可以挑战它。

世界并不是世上诸多可见的存在者的总和,人也并不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与人之间并不是客体与主体的二元对立关系。

生命充满了劳累,但我们还是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

我们也许做的太多,思考的太少。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