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源是什么和什么的需要(教育的起源可追溯至)
导语:中国教育的起源
一、中国大地最早的人类
中国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从200万年前开始,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一有人类存在,就有教育活动,这也就是中国教育史的开端。
20世纪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愈来愈多地发现原始人群活动的遗迹,它们分布在陕西、北京、山西、河南、云南、重庆等地区。他们将现代新技术手段运用于考古研究,获得了不少新的发现,把人类在中国出现的时间逐步推前。1927年发现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猿人遗骸化石,称为“北京人”,科学测定距今大约四五十万年前;1964年发现的陕西省蓝田县猿人头骨化石,称为“蓝田人”,科学测定距今大约100万年前;1965年发现的云南元谋县猿人牙齿化石,称为“元谋人”,科学测定距今大约170万年前;1985年在巫山县(现属重庆市)发现人类的附有两颗牙齿的下颌骨的化石,称为“巫山人”,经科学测定距今200万年前,这一发现,有极重要的意义。
依据科学测定的“巫山人”的年代算起,中国的教育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如果考古科学发现新的史实,有比“巫山人”更早的猿人存在,中国教育史的开端还要随着新的发现往前推移,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二、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是教育发展史的基本问题,也是原始社会发展史范围的问题。它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问题,需要探索二三百万年前由猿到人发展转变的史实,才有条件加以说明。各国的研究者依据各自不同的认识,提出多种观点,并展开了争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从生物学的角度认为,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提出了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在其所著《原始部落及其最简单形式的教育》一书中,对“生物学起源说”进行批判,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产生的基础,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俄罗斯的教育研究者对前两说进行批判,他们依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著作,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这些学说先后都曾传入我国,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的教育研究者经过再研究、再认识,认为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在逻辑上并不完善,并提出不同说法,各种意见一时难于达成共识。在这里,我们不妨对基本史实,特别是我国的考古情况作初步了解。
原始人群时期社会发展极缓慢,200万年前原始人的生活极其艰难困苦,需要依靠群体的力量,利用简陋的工具同自然界进行不懈的斗争,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科学工作者在对“巫山人”故乡持续进行的发掘和研究中找到了大量的石器,它们虽然比较粗糙和简单,但都进行过第二步加工,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石制工具。巫山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有120个种类,植物的种类也很多,说明该地比较有利于人类的生存需要。
“巫山人”的遗迹说明,原始人群为了生活而进行群体生产劳动;为了使劳动更有成效,必须制造劳动工具。他们的劳动工具虽然极简单粗糙,经验虽然极有限,但把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年轻的成员,使他们知道群体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原始的教育活动,就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这种教育活动是在原始人群的生活实践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这种活动向年轻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身心获得发展,成长为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社会成员。原始的教育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还谈不上有严密的计划性。原始人群过什么样的社会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
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是相应的。社会生活需要成员学习的知识经验,都是教育的内容,如木器、石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火的控制和使用,狩猎的技术和经验,采集食物的技术和经验,共同生活规范的遵守,语言的使用,等等。教育的方式为身教与言传,身教是做出示范动作,以供模仿;言传是说明是非要领以传经验。这两方面通常是相辅而行的。
教育不仅是社会一切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且是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历史说明,生产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一方面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以教育为条件。人类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经验、知识技能、生活规范等,并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获得的。人类的生存发展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而且还有精神的需要。年轻一代如果不经历人类社会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如果没有年长者对自己的影响、传授、教育,就难以适应人类社会群体的正常生活,社会也将停滞不前。
根据原始人群时期教育产生的史实,应该认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内容由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