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取决于领导力(执行力与领导力心得体会)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执行力如何取决于领导管理艺术的浅思考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执行力取决于领导力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领导作为一个指挥、引导的概念,目的是使组织系统中人的活动,成为对一定目标追求的定向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部属能否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执行各项任务,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直接关系执行效能,很大程度取决于居于主导地位的领导者如何发挥领导职能、运用领导艺术,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部属。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第一,同等相待是前提。作为一个单位、部门领导者所处位置特殊,言行备受关注,当身边来自各方面人员流露出工作热情和真情时,尤其要注意兼顾各方面平衡,保持等距离交往,防止因亲疏有别被视为团团伙伙,因厚此薄彼挫伤积极因素。第二,知人善任是关键。如对自己部门人员都鉴别不准,对身边人才都盲然不知,实则就是一种缺乏执行力的表现。只有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客观公正地识才辨才,把品行端正、才能过人、实绩实出的人员放在关键岗位上,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其建功立业积极性,激励其他同志把羡慕渴求的心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第三,奖罚分明是保证。奖励和处罚是一种对动机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奖要适度、合理;罚要公正、合情。对待非原则的、非本质的、偶发性的错误,尤其是无心之错,都应以批评教育和提高思想认识为主,既责之切切,又言之谆谆,既给犯错误者以警醒和敦促,又提供改正机会和平台,令其知耻而后勇。对此要谨慎对待,潜心研究掌握罚的限度和火候。
二是注重兼情顾理。首先,充分体现尊重和安慰鼓励。领导管理学中有两条法则,一条是“黄金法则”,指的是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去对待别人;另一条是“白金法则”,指的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去怎样对待别人。历史上诸葛亮之所以至死辅佐刘禅,正因为有刘备的君臣相知;华容道中关羽大刀一挥,放走了泥潭中的曹操,是为了报答当年厚待之恩。如果我们能从中真正悟出宽容的真谛,并身体力行,那么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就会大大增强。其次,善于将“逆耳忠言”变为“顺耳忠言”。批评是领导干部经常运用的一种激励方法。但如何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又不致于矛盾激化,伤及部属自尊,确实需要一定艺术。只有着眼帮助教育,坚持从善良愿望出发,把心境放平稳一些,态度放和蔼一些,语气放舒缓一些,才能真正使部属体会到领导的良苦用心,最大限度激发工作热情。第三,小事见真情,关怀化力量。毛泽东同志用人思想和方略中一大特色就是能够把使用干部与爱护干部结合起来。抗战初期,毛泽东同志在发给徐海东200字的电文中,最后八个字是“静心养病,天塌不管”。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为带病工作的罗荣桓设计了“少开会,甚至不开会”的工作方式。这些年,有些单位、部门也保留和延续了一些好的传统做法,如:集中撰写材料时,领导会亲自参与;遇有同志过生日,组织上会发送祝贺短信,送上生日蛋糕;每逢春节,会邀请员工一起吃个年饭,深受大家拥护和赞赏。这些都说明,情感是组织内部关系中的重要纽带,是激发部属执行力的无形动力。
三是善于正确授权。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在《远征欧陆》一书中,说马歇尔“轻视那些事必躬亲的人,他认为那些埋头于琐细小事的人,没有能力处理战争中更重大的问题”。他的用人观念是:给属下造势,让他们发挥能量,成为真正的英雄。在工作实践中善于授权,关键是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防止失之于粗。有效授权必须经过充分准备,任务完成的程序具有相对稳定的模式和具备所需的条件,而绝不是简单地把工作和权力交给下属。同时还要看到,当授予下属某项权力之后,授权人仍然有最终责任。授权不是推卸责任,更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随时指导、考核和监督,发现偏差及时引导纠正。另一方面防止失之于疑。没有什么比信任更为宝贵。从加强执行力建设实践来看,领导者的大胆授权和放手使用,会使部属领知遇之恩、效报答之功,自觉把职权范围内工作视为施展才华的途径,竭心尽力地去执行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相反,如果总是对部属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甚至经常直接插手部属事务,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对工作畏手畏尾,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四是坚持以身作则。领导者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更应该是实干家,只有充分发挥好标杆作用,才能凝聚人心、树立威信。这个作用表现在哪里,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带头讲政治,坚定不移地执行上级决策指示,不间断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对表聚焦;第二,带头讲奉献,始终服从建设大局,视名利淡如水,视责任重如山;第三,带头讲学习,率先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搞好传、帮、带;第四,带头讲正气,坚持为公而谋,关心体贴下级,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这些作用发挥好了,就是最郑重的承诺、最有力的命令,也最有感染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执行力如何取决于领导管理艺术的浅思考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