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那些妇孺皆知的典故是什么(三国演义里的典故大全)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三国演义》中那些妇孺皆知的典故(二):十常侍乱政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三国演义》中那些妇孺皆知的典故是什么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在古代,皇帝为了后宫的安定,确保自己不被戴绿帽子,延续皇家血脉,就想出了把服侍后宫的男人全部阉掉,让他们失去男性的一些功能,成为不男不女的太监。
在宫里做太监的大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被阉割,送进宫去伺候那些达官贵人,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脑袋搬家,身首异处。这个职业应该算是最残忍的职业了,不仅身体不健全了,还有可能小命不保,能留下的也是心里很阴暗的一些人,最后变成一个残酷无情的人,开始报复社会,荼毒朝廷。
在中国历史上,因为太监权利太大制造的冤假错案,甚至亡国灭种的事不在少数,秦朝的时候,赵高指鹿为马,一群人就说这就是马,可见他的权力有多大。明朝的时候,太监的权力算是达到了鼎峰,太监头子号称“九千岁”,就比皇帝“万岁”少一点,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今天说的“十常侍”是东汉末年的太监集团,它不是一个人权力达到了极致,而是一群人的权力达到了极致,想想有多可怕,这样一群人把持着朝政,不乱才怪了。
很多人认为,东汉的衰败就是因为让太监参与朝政造成的,太监出身都不是很好,大多数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而且因为地位低下心里都比较阴暗的,这样的人是不能给予大的权力的,否则必生祸乱。果不其然,十常侍当权以后,就进一步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一旦得到权力,会出现这样的事了,而不去造福百姓呢?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太监大都来自于社会最底层,入宫后也很难出人头地。一旦得势,必然会报复那些曾经看不起他们的人。宦官乱政在每个朝代都有,而且是屡禁不止的,这些宦官一旦当官了,手中有了权力,都会做一些报复的动作,把当初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进行打压,甚至一些其他方面的报复行为。
第二,对权力的极度渴望,让他们迷失了自己。大多数的朝代在对待宦官这个问题上还是比较谨慎的,明文规定,宦官不能参与朝政,这些制度大都是新朝时期制定,等到了中后期,就被忘掉了脑后,宦官也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从没当过官的人突然有了权力,肯定对权力的使用和把握不像那些世袭的人那样老道有经验,他们就会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做一些有损国家利益的事。
第三,太监是和皇帝接触最多的人。皇帝除了早朝之外,大多数时候身边的人都是太监,吃喝拉撒都离不开太监。所以,皇帝和太监说的话要比其他人多的多,时间久了,自然会问太监一些治理国家的大事,太监们也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皇帝听的多了,觉得有道理了,自然会采用。久而久之,太监的作用和权力就大了,就成了和谋臣一样的人。有了皇帝的肯定,他们自然做事就会更大胆,如果遇上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他们就代替皇帝发号施令了。
十常侍乱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的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对他们太倚重了,才让他们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最后无法控制了,反而受他们的钳制。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三国演义》中那些妇孺皆知的典故(二):十常侍乱政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