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
计划行为理论是什么(计划行为理论的优缺点)
导语:计划行为理论 (TPB)在教育领域中的学术应用
如果将论文比作人,那么理论模型就是撑起一篇论文的骨架,它奠定了一篇论文的水平与层次,“模型宝库”栏目甄选社会科学研究常用理论模型,定期讲解,并推送优质文章。
本期为大家介绍在教育学等领域广泛应用的理论模型——计划行为理论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一、什么是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此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 TPB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变量包含: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图。
模型图
模型变量:
自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没有被任何箭头剌到)。因变量:行为意图(被箭头刺到)。二、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受到以下要素影响
1.行为态度
个人实行某特定行为的正向或负向的评价
EX:看到餐厅人满为患,觉得这家餐厅的饭菜应该很好吃,这是个人对餐厅的态度。2.主观规范
是指个人在采取某一特定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的认知
EX:上网看看网络上对这家餐厅的评价,评价愈高,愈想进去吃。3. 知觉行为控制
个人预期在采取某一特定的行为时自己所感受到可以控制(或掌握)的程度
EX:看看自己口袋有没有钱,如果口袋有钱,则会想进去消费。4.行为意图
个人想要采取某一特定行为的行动倾向
EX:受到前三个因素的影响强弱,决定进去吃饭的意图。三、文章推荐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