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为什么妈妈不在的时候孩子很乖(为什么妈妈不在孩子反而乖呢)

导语:为何妈妈不在的时候,孩子一切乖巧,待你一回家乖娃娃秒变哭包?

文/兰妈谈育儿

相信已为人母的妈妈们,对于孩子的独特“宠爱”可是深有体会,明明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一切乖巧安好,待妈妈一回家看到的就是孩子小嘴嘟嘟、眼泪欲涕的可怜模样,如果不是历经了孩子的多次被磨人岁月,大概很多妈妈还会多想、甚至怀疑孩子是否被虐待了?

孩子黏妈妈乃是正常的场景表情转换,实际上不论是成人世界、还是孩童世界,每个人都有“两副面孔”,一副是生活最寻常的面孔、另一副是真实的内心世界,真实的内心世界面孔一般被隐藏的比较深,只有对最亲密、最信任的人才会表露出来。就拿成年人来说,美女在帅哥面前淑女的可能连饮料瓶盖都扭不开,一个人的时候拎桶十来斤的纯净水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每个人不同场景里表现出的不同表情,作为孩童的孩子们也是如此,他们见到妈妈秒变哭包也是正常的粘人场景转换。比如上一秒,你的孩子可能和奶奶做游戏玩的非常开心,下一秒妈妈推开门之后,孩子笑颜如花的表情就会秒变哭包,这里边包含更多的是喜极而泣的思念。

又或者,孩子本来吃饭乖乖的非常认真,妈妈一回来孩子马上黏人、开始要追着喂饭,这个时候家里面的老人就开始抱怨:“你不在家的时候孩子还好好吃饭,你一回来就开始淘气,你看看都是你们给惯的”。

于是,不知觉间婆媳矛盾就开始升温,而始作俑者的孩子却在一旁玩的不亦乐乎……

孩子黏妈妈是正常现象,但是孩子黏妈妈背后的真相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下面给大家带来以下几大原因盘点:

1、环境参照会给宝宝造成错觉

不同的环境通常会给孩子带来一些错觉,比如我们让孩子站在凳子上,他们的视觉呈现就是会摔跤的危险,实际上孩子的背后是有一双小心翼翼的双手防护着,孩子在大人有意识的监护下基本上非常安全,但是在孩子的眼里却是“悬崖”,他们害怕摔跤所有不敢抬脚、也不敢往前爬。这里所说的环境参照物,实际上就是每个人的视角和观察不同,所以才会心生不同的情绪转变,这些错觉都会直接勾起孩子的防护心理。

2、宝宝察言观色的心理技能

环境参照会给宝宝造成错觉,实际上在成年人的社交圈子里,大家不也是在察言观色中不断窥探对方?只有了解充足之后最终才决定要不要深交,这是与人相处里最基础的自我防护意念。当孩子面对不确定的人或者物时,孩子为了保护自己通常都将自己隐藏起来,故而表现的也都是良好的一面,所以才给人一种非常乖巧的错觉感,当妈妈出现有了安全感之后他们就无需伪装,孩子在妈妈面前表现的调皮、闯祸,这也是孩子本色的童年天性。

3、孩子对妈妈天生的强韧信任

每一个孩子他们和妈妈之间的信任,几乎都凌驾在怀胎十月的独特时光培养,这个时光孩子和妈妈连为一体,那种赢在起跑线上的信任无人能比,这也是为何宝宝闭着眼睛都可以感受到妈妈的气息,信任妈妈是每一个小宝宝的基础表现,尤其是6个月-2岁的宝宝,会因为陌生的环境和接触到陌生的人而焦虑,这种焦虑也只有在妈妈身上得到缓解放松。

虽然孩子黏妈妈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太黏的时候妈妈们也受不了呀,那么面对黏人的小宝妈妈要怎样去改善呢?

1、 学会接纳宝宝的“黏妈宝”情绪

面对孩子的“黏妈宝”情绪爆发,妈妈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孩子的撒娇和不安情绪,千万不可采取冷落和推开孩子的粗暴方法。面对孩子特有的“偏爱”,父母一定要摆正心态去面对,把孩子的“偏爱”当成一种被信任、被依赖的磨人岁月。

在孩子情绪失落、不安的时候,妈妈还不要吝啬你的安慰和抱抱,更不要嫌弃孩子太磨人、太烦人,毕竟这种磨人又甜蜜的负担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得到,孩子对你有多磨人、有多撒娇,就说明对你的信任和依赖有多深。

2、 用高质量的陪伴给孩子“充充电”

太磨人的孩子,通常是内心不安、缺乏安全感了,比如妈妈上班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尤其是到了晚上还见不到妈妈的时候他们就会焦虑,这种因缺乏安全感的思念会让孩子一见到妈妈就各种缠,因为这些磨人的行为会引起妈妈的注意。

对于孩子来说哪怕是训词一句孩子也是愿意的,因为孩子害怕被遗忘、被抛弃,面对孩子的不安妈妈一定要用高质量的陪伴给孩子“充充电”,比如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孩子,给孩子解释一下为什么回家晚,这样主动性的焦虑缓解会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的尊重,平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回馈父母和家人。

3、 提前给孩子打好分离的“预防针”

除了接受孩子的磨人岁月、安抚孩子的情绪,用高质量的陪伴给孩子“充充电”之外,面对孩子的磨人岁月妈妈还一定要提前给孩子打好分离的“预防针”。每一位妈妈在离开的时候都习惯性地避开孩子,因为她们觉得避开孩子可以减少不舍的伤感一幕,尤其是孩子嚎嚎大哭的不舍更是心疼不已,但是真正的分离一定不可以偷偷摸摸,提前给孩子打好分离的“预防针”是尊重、也是重视孩子。

如果妈妈偷偷摸摸地一声不响离开了,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是不是嫌我烦、不要我了”敏感的小心思会让他们一整天都焦虑不安。提前给孩子打好分离的“预防针”,妈妈要一五一十地交代为什么要出门,什么时候会回家……

妈妈的主动交代会让孩子知道妈妈的行踪,也对什么时候回家有个盼头,当孩子接纳妈妈的行踪计划后,我们可以来个约法三章,比如妈妈什么时候会准时回家,宝宝在家里面要乖乖、不能做哪些危险的事情,约定敲定好了可以来个拉钩,然后以分离的拥抱收场,让孩子笑着目送妈妈出门、用期盼的目光迎妈妈进门!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