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鸡腿菇种植配方(鸡腿菇的种植时间以及种植方法)

导语:鸡腿菇种植口诀:畦不过1,土不盈3,采不超7,实用要牢记

鸡腿菇种植,与香菇、草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品种相比,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并不长,可以说并没有技术和经验的积淀。但就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长度里,种植者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自己种植的实际,摸爬滚打,汗珠子掉地摔八瓣,总结出一条又一条的鸡腿菇种植口诀,尽管不脍炙人口,但也简单实用,容易记忆。以此来指导和引领种植新人,从事种植作业,这口诀里无不充满着种植精华和种植者的睿智。今天就聊聊这种植口诀之一:&34;。

一,畦不过1。

所谓的“畦”,指的就是种植鸡腿菇所用的菌畦,这菌畦需要种植者,在种植场地挖掘,既要有深度,还要有宽度,更要在种植之前对菌畦进行灭菌杀虫的处理。深,要符合种植者所制作的菌棒大小;灭菌杀虫要彻底。宽,其实就联系着口诀里所说的“畦不过1”

所谓的“畦不过1”,就是对菌畦的宽度而言,要表达的就是菌畦的宽度不能超过1米。这“1”,好写也好认,即使没受过文化教育,也识得。但是在这里,可不是随随便便,拍着脑门想出来的,而是不知经过多少次的实践、摸索,虽简单却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

鸡腿菇的种植,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也不管是地面做畦,还是床架搭畦,模式都是畦中种植,两边采菇。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的成年人,臂展是有限的,也大致都在一个距离之内。站在畦的两边采菇,最起码你要能够伸手接触到畦中心,不然畦中心的菇,你就无法在正常状态下采摘到。而这“1米”的畦宽就正好满足了,大多数人伸手可及畦中心的实际,使采菇更方便,变得轻而易举。

畦宽超过1米,想采摘畦中心的菇,正常身高的采摘人员,不借助其他工具,无法触摸到。畦宽度过窄,采摘简单容易,但菌畦数量过多,过道数量过多,降低地面的有效使用面积,过道只能用于采摘行走、运送菌需物资,不能用于实际种植,也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二,土不盈3。

所谓的“土”,指的是种植鸡腿菇必须覆盖土壤的覆土层。鸡腿菇离开土是不能生长的,鸡腿菇的菌丝在土中矿物质元素或其他有益菌群的刺激下,才能扭结,才能形成原基,在覆土层表面实现子实体分化,最后生长成幼菇,直至成熟。可见覆土在鸡腿菇种植中的重要性。

所谓的“土不盈3”,就是说覆土层的厚度不能超过3厘米。鸡腿菇种植中,实际上鸡腿菇的覆土层在2~3厘米之间最适宜。覆土层过薄,起不到覆土的作用,不能对鸡腿菇的菌棒或培养料覆盖完全,会造成菌丝体的裸露,不能使菌丝体形成原基。也不利于覆土层的保湿,不能使覆土层的含水量达到出菇期的50%,不利于鸡腿菇子实体的生长。覆土层过厚,会延长菌丝体在覆土层中生长时间,进而使菌丝扭结、原基形成时间延迟,最后推后出菇时间,使鸡腿菇种植周期拉长。同时,覆土层过厚,不利于菌丝体大量穿透土壤,容易形成少量菌丝先行穿透覆土层,不利于丛生菇体产生,相反容易生成鸡腿菇单生菇体,且菇型硕大,但产量较小,影响鸡腿菇生产利润。

所以,鸡腿菇种植中,一定要注意覆土管理,切莫使覆土超标,同时覆土的覆土质量、规格,以及覆土的消毒灭菌杀虫也一定要做好,这样才更有利于鸡腿菇的正常生长。

三,采不超7。

所谓的“采”,说的是鸡腿菇的采摘。鸡腿菇的生长习性中有一个特点,就是自溶。简单地说,自溶的原因是鸡腿菇中含有溶酶体,随着菇体的成熟,所含溶酶体也逐渐增多,并释放出溶酶,降解鸡腿菇的细胞,使之溶化。所以,鸡腿菇的采摘必须及时,在其所含有的溶酶未达到一定数量,也没释放溶酶之前,进行采摘。既防止了鸡腿菇的自溶发生,也为采摘后的保鲜、运输、储存赢得时间,从而避免因采摘不及时造成鸡腿菇开伞、自溶,或者是保鲜期缩短,给运输储存带来压力。

“采不超7”,说的就是鸡腿菇及时采摘,自形成菇蕾,到采摘不能超过7天。温度、覆土湿度、空间相对湿度、光照、空间氧气含量都正常的情况下,菇蕾形成至子实体成熟在10天左右,而采摘必须提前,在接近于7分熟时,就进行采摘。此时的鸡腿菇子实体正处于旺盛生长期,菇柄、菇帽均已完全形成,菇型大小、形状适中,鳞片微翘,外观处于最佳商品期,并且可承受微小挤压,给包装、运输、储存带来最大的便利。

简单的三句口诀,从1到3,再到7,三个数字,道出了鸡腿菇种植中三个方面的管理要点和管理精髓。在种植中,种植者不光只是记住口诀,最重的是把口诀所叙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种植管理中,发挥口诀的真正的指导生产的作用,为种植者服务,给种植者管理效益,最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我是初始农人,食用菌种植者。个人经验分享,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本文内容由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