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铁铉简介(铁铉什么意思)

导语:铁铉:一身铁骨,吞食己肉,朱棣都不敢面对的烈臣,值得后人凭吊

1399年(建文元年),建文帝听从黄子澄的建议,刚刚登基就拉开削藩的大幕。相继有几个王爷被撤掉藩位,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惊惧不已,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叛乱。

朱允炆随即派大将军李景隆率兵讨伐,时任山东参政的铁铉负责督运粮饷。没想到李景隆根本不是对手,一战而溃,他率领残兵逃回了德州。河北及山东北部各城守军望风而溃。

铁铉逆流北上守城

朱棣一路势如破竹,兵临济南城下。正在外地督办粮草的铁铉听闻消息之后,他以文官的身份跑来助战。铁铉一路上召集了一些溃兵,风尘仆仆的向济南赶来。

铁铉赶到济南城后,他集结当地溃军和百姓,重整军备,死守城池。

铁铉是河南邓州人,在朱元璋时代,他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著,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

在任上时,铁铉审理了几起悬而未决的案件,并且做出了合理的判决。铁铉的表现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他的才干很受器重,朱元璋给他赐字“鼎石”。建文帝即位后,铁铉升任山东参政。

朱棣起兵叛乱时,铁铉时任山东参政。按理说他只负责督运粮草,李景隆战败是武官的事,他没必要去掺合。可铁铉却认为朝廷到了危亡之际,无论文官武将,都要为之出力。于是他逆流北上,火速赶到济南城,拒阻燕军。

1400年(建文二年)六月八日,燕王叛军兵临济南城下。朱棣令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内,劝告铁铉看清形势,顺天应民,开城投降。

没想到铁铉看信之后,也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开一看,信里的内容居然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

原来,铁铉不但不投降,还教育起朱棣来。他奉劝朱棣要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

朱棣大怒,下令攻城。铁铉在城头督军,指挥士兵奋勇抵抗。结果朱棣损兵折将,久攻不下,只好继续包围。

铁铉设立铁闸诱杀朱棣

朱棣连续进攻了三个月,济南城仍然固若金汤,纹丝不动。于是,朱棣想多了一条毒计,他打算掘开黄河大堤,水淹济南城。

铁铉闻之大惊,黄河堤口一旦被掘开,城中几十万的百姓将避无可避,到时便会生灵涂炭。为了解救百姓,铁铉想了一条应对之策,他选择修书诈降,然后再乘机除掉朱棣。

铁铉信里的大概意思是:只因朝中有奸臣进谗,才使得燕王您冒着危险,出生入死地奋战。您是高皇帝亲儿子,我辈都是高皇帝臣民,一直想向燕王您投降。但我们济南人不习兵革,见大军压境,深怕被军士杀害。敬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我们恭迎大驾!

收到信后的朱棣大喜,苦战三个月有余,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如今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济南城,朱棣大喜过望。

如果济南城降,即可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朱棣不知是计,忙令军士移营后退,自己高骑骏马,大张黄罗伞盖,只带数骑护卫,过护城河桥,径自西门入城受降。

铁铉已经在城头上安置了机关,装了千斤闸,打算在朱棣经过下头时,放下铁闸,将其砸死。

燕王朱棣刚进城门,城上守军就高呼&34;,预先的放在门拱上的铁闸轰然而落,当场就砸烂了朱棣的马头,朱棣跌倒在地,顿时魂飞魄散,心知中计了。他急忙爬起来换马,在亲兵的盾牌护卫之下,调头疾驰而去。《明史纪事本末》里说:

燕王比入门,门中人呼千岁,铁板亟下,伤燕王马首。王惊,易马而驰。

朱棣被铁铉忽悠了一把,差点把命给搭上,他气得七窍生烟。回去稍作调整之后,朱棣率重兵赶来围城。铁铉已经做好准备,率领卫士在门楼上搭弓上箭,严阵以待。他自己则伏在城头上,大骂朱棣是反贼。

朱棣见状怒火万丈,下令士兵疯狂攻城。铁铉兵少将寡,眼看就守不住了。铁铉又想出一条计谋,他命人把朱元璋的画像悬挂在城头,又砍来木头做成牌位,在上面书写上“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等字,分置在各个垛口。

朱棣投鼠忌器,见状不敢再攻城,否则他“清君侧”的借口就站不住脚了,必将失信于天下。朱棣再怎么胆大,也不敢对他爹的牌位开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铉令守陴骂,燕王大怒,乃以驳击城。垂破,铉书高皇帝神牌悬城上,燕兵不敢击。铉每出不意,募壮士突击燕兵,破之。燕王愤甚,计无所出。

虽然愤怒到了极点,但朱捷无计可施,只好悻悻而去,退兵回了北平。燕军在九月四日解围而去,从此南伐不敢再取道济南。

因为守护济南城有功,铁铉被建文帝升任为兵部尚书。

铁铉吞食己肉,誓死不降

两年之后,朱棣再一次率军南下。这次他绕过济南,破东阿、汶上、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再向南直进,突破了淮河防线,最终直抵南京。

攻占京师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自立为帝,改年号永乐。

朱棣夺取帝位后,回兵北上复攻济南,一路势如破竹。济南只剩孤城一座,但铁铉仍不愿意投降,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城池被攻破,铁铉被活捉。

面对这个曾经给自己带来巨大耻辱的铁铉,朱棣还是展现出了博大的胸怀,他劝降铁铉,表示既往不咎。

可铁铉怒目圆睁,不仅立而不跪,还大骂朱棣是反贼。朱棣大怒,命人割掉铁铉的鼻子和耳朵,煮熟后硬塞到他嘴里,并问他:“滋味如何?好吃吗?”

铁铉大口吞咽,并厉声回答:“忠臣孝子的肉,怎么可能不好吃?!”

朱棣闻言愤怒不已,下令武士将铁铉活剐,先割肉离骨,再斩断肢体,最后割断咽喉。

铁铉死时,年仅37岁。

铁铉遇害后,他的父母被发配到海南,大儿子充军,二儿子做了官奴,后来被虐待而死。妻子杨氏和仅四岁的女儿也被籍没为奴。

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铁公祠来纪念他。南明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加谥号忠襄,清乾隆时重新谥为忠定。

在山东各地,有很多“铁公”祠庙,皆是祭奉铁铉,济南人民更视他为乡土神或城隍爷。

结语

明朝的靖难之役,让后世产生了一些精神对立。特别是对于方孝孺、铁铉等人的评价,出现过很多不同的声音。

例如,有人认为,铁铉虽然效忠于建文帝,但靖难之役是皇家内部的斗争,他的效忠改变不了朱明王朝的本质,所以,铁铉的忠,意义不大。

还有人认为,铁铉前期效忠于建文帝,是值得歌颂的,但当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之后,铁铉仍然坚持对建文帝的效忠,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我无法苟同。第一种说法,纯粹是站在后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样评价,是将历史人物和他所在的文化环境强行剥离,这样不公平,不客观,不理性。

第二种说法,是没有对中国传统的“忠孝节义”进行系统的理解,更不值得一驳。

铁铉,如他的名字一样,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他的精神世界,需要后人去品读。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