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个体身心发展的五个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口诀)

导语:易混点辨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

一、顺序性VS阶段性

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比如幼儿园小学化。

教学启示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区别:

顺序性强调发展顺序、方向,从A到B,这个过程是不可逆,不可跨越的。

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对比,A和B的不同。

二、不平衡性VS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区别:

不平衡性是同一个人不同方面的比较,个别差异性强调不同人之间比较。

三、阶段性VS不平衡性

区别:

阶段性强调不同时期的发展任务、方法和特点各不相同,而不平衡性重点在于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

习题演练: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的发展顺序是从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这样一个发展历程。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答案】A。解析: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顺序性强调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皮亚杰认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可逆的,因此,体现了顺序性。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0-2岁是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儿童获得了客体永恒性,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答案】B。解析:阶段性是指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不能一刀切。题干中0-2、2-7岁的儿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因此,体现的是阶段性。

3.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阳明在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诵祖父的众多藏书。这说明( )。

A.互补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答案】C。解析:不平衡性强调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也就是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题干中王阳明在在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诵祖父的众多藏书,这说明王阳明在5岁时的口语表达能力较慢,默诵能力却发展速度较快。因此,体现的是不平衡性。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不同题干中只有5岁一个阶段,排除阶段性,差异性强调与他人的对于,题干中就王阳明一个人,排除差异性,互补性强调一方面与另一方面的补偿,题干中不涉及补偿,排除互补性。

本文内容由小岑整理编辑!